唐杰忠出生在北京的一个贫寒之家,1949年1月29日,这个17岁的高中生在北京解放的时候当了兵,算起来唐杰忠还是新中国成立之前的老革命。 他到部队先当文艺兵,打打快板,做鼓动宣传工作。在战友们眼里,唐杰忠性格宽厚,工作任劳任怨。那时文艺战士号称“革命靠腿不靠嘴”,1949年4月至10月,他们曾从天津一步一步地走到了广州,途中还要打仗。脚上打了泡,就跟女同志要根头发,用针穿上,把泡穿破,把水挤出来,第二天接着走,直到最后泡底下又打泡,长了茧子。在江西过
九连山,7天7夜都在下雨,路只有一尺半宽,这边是山涧,那边是高山,大家都要扒着山走,十分危险,而唐杰忠还牵着一匹马,马上驮着他从天津出发时买的幕布。下山的时候更是艰难,空手走都很吃力,唐杰忠还得在马后拽着马,一步一步地挪。到了广州,幕布一点没湿,保存完好,唐杰忠为此立了大功,相当于现行的一等功。
1995年,
中国曲艺家协会、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报联合主办全国首届
侯宝林金像奖电视相声大赛,唐杰忠荣获“侯宝林金像奖”,他荣获的此项金奖,是群众在历时一年的“你最喜爱的8位当代著名相声演员”的投票活动中产生的。
除演出外,还参与文学创作。除相声《柳堡的故事》外,单口相声《
神兵天降》及相声《重庆之最》、《广州之最》(两“最”均与马季合作),还有一些评论、笑话及小相声的创作,散见于国内各大报刊。
1982年、1984年、1988年,分别与马季、郝爱民、
姜昆搭档赴香港演出。1986年,与姜昆共任新加坡“相声大赛”评委。1987年、1989年,再度赴新加坡公演。1990年9月与台北汉霖说唱团合演于香港。同年10月,再度与台北汉霖说唱团及星、马相声演员合作于马来西亚,参加国际相声汇演和文化节活动。1991年被评为全国十佳
笑星。1992年,由
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主办,赴西欧法、意等十几个国家演出相声,获轰动效应。1993年,随
中国广播说唱艺术团赴台北演出,为
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1985年至1991年,连续七年于中央电视台“
春节联欢晚会”里演出节目,并多次担任
文艺晚会的节目主持人。
拜师刘宝瑞
著名相声演员唐杰忠20世纪50年代初,唐杰忠从电影上看到
山东快书名家
高元钧的曲艺,非常喜爱。后来部队派唐杰忠到北京学习,他就到高元钧家里拜访。高元钧虽然没有收他为徒,但是他热情地给唐杰忠介绍了自己的把兄弟——单口相声大王刘宝瑞。刘宝瑞不仅倾囊相授,甚至还一度给唐杰忠捧哏,捧着徒弟往前走。
唐杰忠认为,高、刘两位先生不仅引导自己走上了相声的道路,还教导他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处事。“刘老师教我,除了传艺以外,我没有付任何报酬,也不交学费,也没有什么回报。他的心胸非常宽广,可以说是海纳百川。”所以后来唐杰忠也向刘宝瑞学习,和自己的徒弟既是师徒,又是父子,还是朋友。比如对徒弟巩汉林,唐杰忠当年千方百计帮他托关系、找朋友到北京发展,还帮他在北京借了房子,后来看巩汉林演小品演得好,就从心眼儿里为他高兴,对他特别宽厚,尽管巩汉林小品演得越好,离相声专业就越远。巩汉林提起这事就说“感激师傅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