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祥斋与谢子长、阎红彦的婚姻
1926年,尤祥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不久,她接到了当时在安定县革命武装中任连长的谢子长的信,给予她很大鼓励。他们就这样在信中相识,此后一直通信往来长达七年。
1930年冬天,谢子长又一次托人给尤妈妈带去了一封信。
1930年冬天,谢子长又一次托人给尤妈妈带去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写道:“万两黄金易得,一位知己难遇”,表达了对尤的爱慕之情。
1931年,党组织安排阎红彦来到北平,指定他与尤祥斋扮夫妻,便于掩护身份和开展工作。两人配合得相当默契,于是,他们顺其自然地结合了。1932年,阎红彦去了苏联
1933年初夏,尤被组织派往察哈尔,担任抗日救亡妇女联合会的主任。谢子长此时也正在那里的抗日同盟军中工作,他们俩人在张家口驻地第一次见面。随后谢子长和尤祥斋结婚了。1933年11月,中共北方局指派谢子长为西北军事特派员,负责领导西北地区党的工作。就在那个月中旬的一个夜晚,谢子长回陕北
1935年2月21日谢子长在安定县灯盏湾逝世,时年38岁
1938年夏天,尤祥斋出了北平监狱回到延安
1942年9月,阎红彦与王腾波在延安结婚。
阎红彦与刘秀英
阎红彦还有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柜中缘”。在山西做地下工作期间,为了躲避特务的追捕,他躲进一家农院,遇上了一个叫刘秀英的姑娘。阎红彦在姑娘家的大木柜里躲了两天,得到了刘秀英的细心照料。当他再三感谢准备离开时,刘秀英的爹却不让了,说阎红彦住在他家破坏了女儿的声誉,一定要阎红彦娶了她女儿,否则就赔300个大洋。阎红彦哪有那么多钱?没办法,阎红彦只好把刘秀英带回老家。后来直到1937年,刘秀英才嫁给别人。《精诚所至金石开——王腾波与阎红彦的婚恋》《党史文汇》 2007年09期
而在《开国上将与夫人》中提到“50.阎红彦 46岁 昆明军区第一政委,夫人:刘秀英(前),王腾波(1921年生,四川合江人,曾任第四节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生子阎泽群(实际是尤祥斋所生),生女阎小青)”
阎泽群简历 阎泽群(原名阎小毛),男,原籍陕西子长,1935年3月19日出生于天津。父亲阎红彦,母亲尤祥斋。1942年入延安八路军干部子弟小学(后改为八路军抗属子弟小学),1946年2月离开延安,1947年春在河北省武安县阳邑镇入晋冀鲁豫边区邯郸行知学校学习。1948年6月随校转移到河北省井陉县孙庄,参加了三校合并。 .
说明:刘秀英与阎红彦有过婚史,儿子阎泽群(实际是尤祥斋所生),
阎红彦与王腾波
王腾波,1921年生,女。四川合江人。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延安市妇联主任、河南武安师范学校校长。建国后,历任川东区妇联、四川省妇联主任,全国妇联执委,中共云南省委农村工作部副部长,四川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1940年初的一天,在留守兵团警备第一旅司令部的院子里,阎红彦认识了陪朋友前来串门的延安女子大学妇女工作团团长王腾波。二人都对对方有好感,逐渐熟悉了起来,产生了感情。1941年初,王腾波给不久前向自己表达爱意的阎红彦回了一封只有一句话的信:“我接受你的爱。”一年多后,1942年9月,他们在延安结婚。两人感情很好,王腾波后来回忆说:“由于我和红彦互相了解深,性情也相同,真可说是志同道合。我俩婚后,将近三十年,到他被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前,从没有因为家庭问题而不和。”
阎红彦与尤祥斋
尤祥斋(1912——2006),陕西米脂人,中共党员。在读书期间就加入了“学生联合会”、“妇女促进会”等组织,积极参与废除童养媳和反对迫害妇女、维护妇女权益斗争。1932年至1933年任米脂共青团特别支部组织委员,在北平做地下工作,担任党内交通员。1935年在张家口参加“察哈尔省妇女抗敌救亡会”领导当地妇女运动。解放后,任中国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中医研究院顾问。
“阎红彦的前妻叫尤祥斋,当年在北平做地下工作。1931年,党组织安排阎红彦来到北平,指定他与尤祥斋扮夫妻,便于掩护身份和开展工作。两人配合得相当默契,于是,他们顺其自然地结合了。1932年,阎红彦去了苏联。尤祥斋被捕入狱,经过党组织多方营救后出狱。阎红彦回国后在延安与她重逢。然而,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使他们二人性格上的不合显露出来,最后双方协议离婚
谢子长与南姓姑娘
“1918年,我父亲20岁了,家人为他的婚事着急,就在附近村里为他说了一位人品好、模样俊的南姓姑娘,没征求他的同意,就择定了婚期,只等父亲寒假归来成婚。新婚之夜,他竟一人在凳子上独守了一晚。婚后他即离家而去,这一走就是几年未归,以示他对家庭包办婚姻的反抗。摘自《红都童话:陕北红军创始人谢子长之子谢绍明延安往事回忆》
谢子长与史秀芸,
“后来,父亲的一位亲戚看到他孤单一人,生活上很需要人陪伴照顾,就给他介绍了一位安定县城的姑娘史秀芸,她成为我的第二位继母。秀芸妈妈那时很年轻,思想进步,她对我父亲的名字早有所闻,心生敬佩。1934年5月,他们在家乡结了婚。婚后第三天,父亲回部队了,秀芸妈妈就在周围几个村子里宣传“扩红”,自此也走上了革命道路。1934年8月父亲在河口战役中负伤后,秀芸妈妈就带着我来到了父亲身边,细心照料着他养伤,直到父亲去世。”
阎红彦与尤祥斋
尤祥斋(1912——2006),陕西米脂人,中共党员。1932年至1933年任米脂共青团特别支部组织委员,在北平做地下工作,担任党内交通员。1935年在张家口参加“察哈尔省妇女抗敌救亡会”领导当地妇女运动。解放后,任中国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中医研究院顾问。
“阎红彦的前妻叫尤祥斋,当年在北平做地下工作。1931年,党组织安排阎红彦来到北平,指定他与尤祥斋扮夫妻,便于掩护身份和开展工作。两人配合得相当默契,于是,他们顺其自然地结合了。1932年,阎红彦去了苏联。尤祥斋被捕入狱,经过党组织多方营救后出狱。阎红彦回国后在延安与她重逢。然而,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使他们二人性格上的不合显露出来,最后双方协议离婚。”
谢子长与尤祥斋
“尤妈妈是陕西米脂人,出生于大户人家。1924年,尤妈妈经过力争才去了米脂女校读书,1926年,在女校创办人王璧的介绍下,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陕北早期的女共产党员之一。
入党后,尤妈妈担任了米脂妇女协进会的负责人,带领妇女姐妹们同封建礼教抗争,在米脂县的名气很大。不久,她接到了当时在安定县革命武装中任连长的父亲的信,给予她很大鼓励。他们就这样在信中相识,此后一直通信往来长达七年。
1930年冬天,父亲又一次托人给尤妈妈带去了一封信。这封信是他躲在山中的窑洞里写的,他在信中写道:“万两黄金易得,一位知己难遇”,表达了对尤妈妈的爱慕之情。
尽管尤妈妈对父亲一直充满了钦佩、感激之情,但她从参加进步活动后就抱定独身的意念,不准备结婚了,所以她避开了我父亲的话题没有作答。又过了三年,在好友们的一再劝说下,尤妈妈才决定答应我父亲的追求。她把此事告诉了她自己的母亲,母亲对尤妈妈说,女婿长得啥样?总得让我见见呀。于是,也从未和我:父亲见过面的尤妈妈赶快写信给我父亲,要他寄一张照片来。
父亲后来曾跟尤妈妈开玩笑说:“为了照这张照片,我真是豁出命去了!”因他当时在北平从事秘密活动,随时有被抓捕的危险。为了照这张相,他请了两位战友随身保护,一起去了一家照相馆,照完了像马上离开,洗印照片的事都是战友帮他办的。这张为了丈母娘相女婿的照片,后来就成了父亲的标准肖像照。
1933年初夏,尤妈妈被组织派往察哈尔,担任抗日救亡妇女联合会的主任。我父亲此时也正在那里的抗日同盟军中工作,他们俩人在张家口驻地才第一次见面。周围的同志们听说了他们的特别恋爱史后,都催促两人尽快结婚。随后,大家张罗着向当地老乡借了一间房,借来一条棉被,借来一身较干净的衣服给父亲换上,父亲和尤妈妈就这样结婚了。
婚后没几天,我父亲就去了张北前线,直到10月才又回到北平,和尤妈妈在北平度过了短暂的三个多月。1933年11月,中共北方局指派父亲为西北军事特派员,负责领导西北地区党的工作。就在那个月中旬的一个夜晚,外面的风雪很大,父亲就要赴陕北了,尤妈妈特意煮了一碗汤圆给父亲饯行。当时她已有孕在身,一想到丈夫即将远行,忍不住哭了。父亲爱抚地对她说:“祥斋,坚强点,等我回去打开了局面,就来接你们。”他还为将要出生的孩子起好了名字。
谁知这一别就成了永诀!父亲走后不久,由于叛徒告密,担任河北军委机关地下交通的尤妈妈被捕入狱,孩子也流产了。直到1935年11月父亲在陕北牺牲时,尤妈妈还被关在北平的监狱里。
父亲回到陕北后不久,就和尤妈妈断了联系,写了好几封信均未有回音,父亲只能遥望北方,寄托心中对妻子的思念。后来,父亲才得知尤妈妈被捕入狱的消息,又过了一段,又传来尤妈妈和战友卧轨反抗牺牲的噩耗。父亲起初无法相信,又几次托人向在北平工作的同志打问,可得到的都是尤妈妈在监狱牺牲的讹传。父亲不能不相信这个“现实”了,他的心里感到非常难过。
1938年夏天,尤妈妈出了北平监狱回到延安,听到父亲早已牺牲的消息,她悲痛不已,对我这个失去父亲的孩子更多了几分母亲般的疼爱。后来,当她听说党组织要送我去苏联学习时,就忙着为我准备了行装,我们还一起在延安宝塔山照了一张照片,留作纪念。”
1931年,党组织安排阎红彦来到北平,指定他与尤祥斋扮夫妻,便于掩护身份和开展工作。两人配合得相当默契,于是,他们顺其自然地结合了。1932年,阎红彦去了苏联
这可是子长人的《潜伏》呀,阎红彦是余则成,而尤祥斋是翠平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