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负团费”现象实质是市场失灵,内地游客经验欠缺是重要一环
众所周知,香港是一座发达的城市,是享誉世界的商业模范和旅游、购物天堂,为什么还会发生如此严重的“零负团费”和强迫购物现象?
根本原因还是这种做法最有赚头,充分利用了香港本地旅行社、导游、商铺相对于内地游客的信息优势,使得他们可以利益最大化。这就是“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市场失灵。
为什么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呢?首先是中国内地游客缺乏经验。据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近年的一份报告,缺乏经验是指旅游经验少于三年并在过去一年内旅游次数少于三次的游客,而这样的游客占所有国内过夜旅游者的70%以及出境旅游者的77%。旅客缺乏经验会造成什么情况呢,容易被牵着走,往往旅行社、导游说什么就是什么,配合一些话术和威胁,往往能够迫使旅客进行一些计划外的消费。而且,对于首次赴港游客往往还有价格优惠,这就更具有欺骗性了。
另外,内地旅客对香港大部分了解有限,很多又是信息相对闭塞的长者,对低价团的警惕非常有限,因此往往是被带到店里了才发觉被坑了,要么老老实实消费,不愿意的,就得面临导游的责骂甚至是人身威胁。
事实上,对于旅客的这种胁迫消费,最近又有新的高级形式,就是新闻里提到的“影子团友”,即两地旅行社勾结起来,由内地旅行社安排“自己人”向团友游说、施压购物。按香港旅游联业工会联会理事长梁芳远的说法,影子团友会利用“羊群心理”诱导其他客人买东西,这种结合身份、话术、心理学的高级骗术,自然更让人防不胜防。
而不幸的是,香港旅游业的自律机制并没有起到作用,甚至被质疑“贼喊捉贼”
也许有人会感到不解,这么坑内地购物团,不怕杀鸡取卵吗?事实上,由于四成访港旅客都是首次来港,总是会有人源源不断被坑的。虽然长远来讲对香港旅游业肯定有害,但既然这种做法能提高地接、导游、店铺等所有旅游业从业者的收入,整个香港旅游业打击这个现象的决心并不大。
目前,香港旅游业主要依靠的是自律监管,由前面提到的“香港旅游业议会”来统筹负责,这个议会就相当于旅游业的行业协会,对旅行社、导游、店铺进行认证。事实上香港旅游业议会至少在2006年前就开始反思针对内地团“零负团费”、强迫购物的现象,认为这种现象长期来看会打击香港旅游业的形象。这些年也出台了一些做法,尤其是2010年出了乒乓国手身亡和导游阿珍威吓游客的重大负面后,还专门提出十项规管措施,包括导游、旅行社记分制及“一团一导游”,规定港旅社与导游签约,确保导游每天收取每名团员最少25元的接待费、游客权益保障、定期巡查暗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