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怀英烈
由于他勇敢机智,富于组织能力,在内坑地区卓有影响,于1934年,升任中共官桥区委委员。1935年,泉州晋南游击队遭受国民党大批军队的围剿反击,活动于晋南和内坑地区一带的赤卫队、游击队等武装力量同国民党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和殊死搏斗,然因敌强我弱,加上缺乏斗争经验,形势日益严峻,一些混进革命队伍的投机分子,或动摇或叛变,致使地下党员身份暴露。从1934年到1935年间,内坑地区的尤大斧、王美、尤灵波、尤小芳、黄萍、洪我降、尤玉秀共7位优秀共产党员牺牲,还有10多人被捕,数十人转移他乡或避居国外,根据地受到严重摧残和破坏,一些没有暴露身份的党员被迫隐蔽起来,革命暂处于低潮。
白垵的吴烟腾、黄仁和等被敌人列入黑名单,四处通缉。他们夜间不得不露宿田野山洞,居无定所,难以立足家乡,更严重的是与上级组织失去联系。黄仁和迫于无奈,于1936年匆匆远渡菲律宾,改名黄函。一个热血青年,虽孤身客居菲岛,但嫉恶抗邪情怀不改、追求进步斗志未减。出国后,仍通过书信和白垵村地下党保持联系,时刻关心祖国的革命事业。
1942年,日寇南侵,炮火燃及马尼拉。黄仁和加入菲律宾华侨抗日反奸大同盟,任外交部长,积极组织抗日武装,同菲律宾人民并肩战斗,痛击日本侵略者。
菲律宾华侨抗日反奸大同盟,成立于1942年3月,简称“抗反”,系菲律宾最大的华侨地下抗日团体。“抗反”为及时报导国内外反法西斯战争的消息,揭露敌人阴谋,决定由林季良、麦慕平等在马尼拉筹办地下抗日报纸,定名为《华侨导报》,于1942年4月19日首次发刊。1944年4至6月间,敌伪强迫16岁以上的男子服役,并加紧搜刮粮食。“抗反”号召广大华侨拒绝服劳役,并通过《导报》提出“争米粮、反奴役”,“不替敌人服务”的口号,与敌人展开斗争。
黄仁和巧妙利用各种渠道,及时广获国际反法西斯斗争最新战况,供稿《华侨导报》。1944年7月7日,是中国抗战7周年纪念日,“抗反”在华侨社区,张贴标语、漫画,散发传单,抗议、声讨日军的法西斯政策。还在马尼拉大光明、亚洲两大剧院举行有组织的纪念活动。“抗反”还主动向菲律宾华侨游击支队(简称“华支”)提供援助,如捐款,输送医药、物品等,帮助培养人才、扩大游击队伍。在解放马尼拉的艰苦斗争中,“抗反”为抗日武装提供驻马尼拉日军的确切情报,并组织抢救伤员、武装保护华侨生命财产、维持华侨社区的秩序。“抗反”先后设立难民所7处,收容难侨达6000多名。三年战斗,敌奸闻“抗反”而丧胆,侨众闻“抗反”而拥戴。
1945年2月8日,黄仁和在爱国华侨的群众集会上慷慨陈词,发表抗日演讲。返回途中遭跟踪埋伏的敌人投掷手榴弹袭击,壮烈牺牲。喋血献身于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夕。年仅32岁,撇下妻儿,长眠菲岛。菲律宾人民和爱国华侨感念其英勇精神,隆重举行葬礼。其尸骸安葬在马尼拉华侨义山,并勒石树碑,永铭其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