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学术先行者的林徽因
在《营造学社汇刊》第三卷一期上,林徽因发表了"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2,,这应该是首次由中国专业的学者发表的关于论述中国建筑的理论性文章。林徽因首次在理论上定义了中国建筑的木框架结构体系的基本特征。这一点的意义是更为重大的。因为在此之前的西方建筑史学家都曾对中国建筑的诠释之中产生的一些误解,基本上都是在这一点上没有清楚的认识。这与西方的古典建筑多以砖石建造及垒砌结构有关,框架结构方法被建筑师们很好理解一般要到近代的铸铁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之后。这些误解在早期西方建筑师在中国所做的所谓"中国建筑文艺复Chinese,Architectural,Renaissance)一类的教会建筑中,被反映得尤其明显。以此可见林徽因对建筑的专业知识的深入了解,尽管她在宾大就学的专业是美术而非建筑。至今为止,这一基本认识仍然被证明是十分正确的,并不断被发扬光大。其实仅仅凭这一点,我们足以将林徽因定为中国建筑历史与理论的奠基者与先驱者。
林徽因还是在中国建筑界帅先提出要保护民间建筑的学者。根据罗哲文先生,的回忆,在一九五三年由北京市政府召开的"关于首都文物建筑保护问题座谈会",上,林徽因特别提出了要保护民居住宅建筑:,"北京市保护旧文物建筑多半属于,宫殿,庙宇,对民间建筑便没有注意。艺术从来有两个系统,一个是宫殿艺术,,一个是民间艺术,后者包括一些住宅和店面,有些手法非常好,如何保存这些是,非常重要的。,"31,她的发言得到了时任国家文物局长也是著名文、史学家的郑振,铎的支持,从而受到了许多专家学者的重视对以后的古建文物保护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指导作用。从建筑学术的角度来看,如此明确地提出对民居建筑遗产之保,护,在当时来说即便是在国际上都是十分先进的。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能够认识到,林徽因基于她广博而深厚的中、西学功底"文艺复兴色彩"般的艺术气质,敏锐而准确的洞察力,为中国建筑学术作出了基础性的和发展方向性的重大贡献。她在理论上的作用完全不应低于任何一位与她同时期的建筑学者,她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先行者和思想者
以上节选自,《作为中国建筑学术先行者的林徽因,》(赵辰,南京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