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省予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59901
本馆由[ 1h58ns]创建于2010年02月12日

《自家有法写风神》

发布时间:2010-09-17 16:33:24      发布人: 1h58ns

  《自家有法写风神》

  ◎ 肖 东

  一袭长衫一壶酒,一介痴人一管笔。宋省予的学生一笔将先师写出来。

  长衫,60年代几近销声匿迹。宋省予却依然故我,蓝布长衫,数块补丁,穿街行世。应同乡老友省军区刘司令之邀,他来到军区大门口。参谋出来接他,宋省予问:“刘司令不在?”“在。”“在为什么自己不来?”参谋人内复命,刘司令赶忙自己出来接老乡。福建师院艺术系看门的老师傅想向宋老师求一幅画的心愿捂了好几年。有一天,他终于鼓起勇气向来省予开了口。不科,宋老师一气挥就四幅屏条水墨“梅兰竹菊”相赠。中文系一位学生因爱作诗,常拿去请教宋老师而相识。他试着请宋老师代求丰子恺先生的画。过后不久,丰先生寄来一幅发表过的原作,令学生大喜过望。

  宋省予1959年调到福建师院艺术系任教。第一次步入教室,班长喊:“立正!”他连连摆手:“请不必行此大礼。”学生回忆:宋老师绘画技艺娴熟,思路敏捷,故有示范教学的优势。他教学简短扼要,句句不虚,多数时间穿梭于课桌之间,边讲边改,然后示范。记得有位同学画兰屡屡失败,心浮气躁。宋老师过来,劝改画竹,并与之合作,侍得一佳作,心平气和了,再使画兰,一气呵成。此时,宋老师诙谐道:“古人为何说怒气画竹,可有体会了?”他常备上百张册页式范图,课外亦可借用,故常散失。他不介意,散失了自己补上,故范图常新,亦即教材常新。

  他那间独居8年的斗室,成了学生的第二课堂。不仅如此,外系及校外的许多书画爱好者也常到此求教,他亦一视同仁。在这斗室里,沏茶共饮,把酒同醉,如家眷亲朋,和睦温馨。

  宋省子那一袭长衫,裹着他的脱俗傲骨,裹着他的君子情怀,裹着他的师道风范。

  宋省予自己置印:“7岁学画”。

  其实,宋省予6岁便因画惹事。那年,他入学读书。每遇不喜欢的课,他便埋头在桌下涂鸦,因此常挨校长、学监训斥体罚。他顽皮不服,借画泄愤,一幅讽刺幽默“哈叭狗”轰动校园。校长撅着屁股,一脸德色。学监趴其后,伸舌欲舔……同学争睹,奔走相告:校长真神,屁也是香的。学监长了一条狗尾巴。校长见画,知连庆(宋省予幼名连庆)所为,一怒而后乐。校长爱才,找来连庆的父亲赞同:“贵公子喜绘画,是块可雕琢的上好材料。”因校长一句话,这位闽粤赣一代有名的画家开始正式传授技艺给儿子。宋省子由画起步,而后诗、书并举。两年后,县知事路过“东阳轩画馆”,见一孩子跪在太师椅上弄管挥毫,甚为好奇,便问:“你几岁啦?”“9岁。”“给我画张画好吗?”“嗯。”孩子边点头,边铺纸蘸墨。俄顷,一对喜鹊便在梅枝上扑腾嬉戏。这幅《双喜图》让知事不禁拍案称奇:“真是神童!”当即掏出两块光洋买下。宋省子神童之名,不胫而走。

  28岁那年,因胡文虎力荐,胡氏宗祠请宋氏父子为之作壁画。村中一著有诗集的长者见宋省予年纪轻轻,似初出茅庐,涉世未深,不知何以名声在外。肚里存疑,便出联相试:“东汉名流三北海”。省予踱了两步,脱口应答:“西周大将一南官”。老者试了对联,再请即席赋诗,以旅途为题。宋省予踱步片刻,便成一七绝:北来征雁下寒塘,水食沙眠是稻梁;不寄行人一封信,却因何事到衡阳。翌日,宋省予就此七绝挥毫,将这有声的画造就成一幅无声的诗。胡氏家庙挤得水泄不通。

  后来,广东诗人何侠在《宋省子旅穗书画展》一书的序言中写道:“八闽书画家宋省予,矫矫不群,善诗,工行草……”岭南画派宗师高剑父对宋省予在诗、书、画,印等方面的才华极为赞赏,常与之和诗往来,还共同在香港举办书画联展。当宋省予画展应广州艺术界盛情邀请栘往广州时,高剑父亲笔为画展题写了巨幅横标。

  诗书画合一,不朽。宋省予可谓得画之魂、书之神。

  宋省予告儿子展生:习画只可自娱,不可以为生计。万人学画,能成就者一二。而他自己,却在这条艰辛的道路上跋涉了一辈子。他16岁离家,行李萧条笔几枝,草草行装几卷诗。鬻艺为生十几年,回家时,除视野开阔和技艺长进之外,依旧阮囊羞涩几枝笔。在《岁暮到家》一诗中,他写道:“千里归来逼岁余,囊空难以慰妻孥。轩渠入室思谋醉,先问屠苏酒熟无。”可物质生活的苦涩却没有压倒他去创造一个艺术新境界的自负和信念。他取号“红杏主人”,自信万人中一二红杏出墙,舍我其谁。石涛曾说:“古之须眉不能生我之面目,古之肺腑不能安我之腹肠。我自发我之肺腑,揭我之须眉。”而宋省予有这样一首题墨竹诗:“不袭古人与今人,自家有法写风神。一枝一叶常观察,胸竹何如眼竹真。”这,道出了他画欲自成一体的雄心及其要走的路。他叛逆了文人画淡泊、静穆、虚简和冷漠的意境,以浓艳、跃动、繁复而又富于激情的意境展现了自己的艺术个性。他摒弃了文入画的“静”与“柔”之追求,塑造他自己独有的富于生气的阳刚美和张力美。在宋省予飞动流畅的笔下,是一个喧嚣的、生机勃勃的动感世界。

  “此去长江千万里,不须辛苦上龙门。”这是丰子恺先生在厦门看宋省予画展时,当场为一幅《游鱼图》题写的。宋省予画竹时产生过这样的感觉:如有风从纸上过。笔下的竹叶,仿佛临风而动。画鱼呢?

  广大世界,自由往来。红杳主人总是深深地吸一口烟后,铺纸挥毫,绝不重笔。他的笔下,千姿百态,那是宋省予独到的准确而自由的艺术天地。

  1966年,宋省予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

  至刚易折。

  7月19日下午,他提着竹壳的热水瓶,呆呆地站在操场上看着一群孩子过家家。他还是那一袭长衫,可他却已无意再面对成人。20日凌晨,宋省予跳井身亡。57岁。

  也许,他本可以成为写意花鸟的一代宗师,也许……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