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老虎”赵崇德
![]() |
1914年,赵崇德就出生在这个村。(解放军画报) |
地处大别山的最高峰——金岗台脚下,七里山村山水锦绣,风光怡人。即使是满眼萧瑟的冬日,仍然依稀可见秀美的景象。
据悉,现在的村民已大多不知道夜袭阳明堡战斗,对于他们,70年前的战事似乎太遥远了。赵崇德这一宗系在村里已经没有亲属,但连小孩子都知道村里曾经出了个八路军营长,在抗日战场上烧了好多敌人的飞机。在赵崇德出生的这片土地上,仍有他的故事在乡亲中口耳相传。少年赵崇德的形象也渐渐清晰起来:1914年,赵崇德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学名开奎,又名宗德,兄弟姊妹5人,崇德行四。崇德自幼秉性刚强,聪颖灵巧,8岁入学,课余喜欢习武练艺。父母相继去世后,崇德辍学,与兄妹相依为命,靠给地主放牛、种地为生。1929年商城起义后,崇德入区少先队,任小队长,1930年,崇德带领少先队员帮助红军家属插秧,突遭地方民团一个班包围。崇德机智过人,带领众人突围,一时传为佳话。崇德被正式编入红四军10师28团当战士后,随军转战大别山区数十县,因作战勇敢立下战功,不久被调入师特务队任班长。次年,在花山寨阻击战中,崇德班再立战功。1932年,崇德随军进入川陕,次年入党。到牺牲前,崇德已身经百战。崇德带兵机智果敢,身先士卒,并以夜间作战和近战见长,他率领的营曾被授予“以一胜百”锦旗。阳明堡之役前,崇德把仅有的3元法币交给党组织,说:“不要让敌人得了!”1938年,赵崇德被追授“好干部”称号。彭德怀元帅曾在回忆录里赞道,崇德“忠肝赤胆,与日月争光”。
![]() |
95岁的孔庆德将军。(解放军画报) |
孔庆德, 夜袭阳明堡机场战斗惟一健在者,1912年出生于山东曲阜,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夜袭阳明堡机场时任769团一营营长。建国后曾任河南军区副司令员,中南军区炮兵代司令员。1955年起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员,中共湖北省委书记。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孔老将军说:夜袭阳明堡机场时,我是769团1营长,赵崇德是3营长。我还记得赵崇德个头不高,但很结实,古铜色的皮肤油光发亮,一打起仗来就不要命。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说我无能可以,别说我怕死!”那一仗赵崇德牺牲后,我们都很悲痛,直叹息损失了一位很能打仗的干部。(供稿:周洲、周凤仪)
苏北续脉——精神在传承
70年来,赵崇德所在的部队转战南北,屡建功勋,英雄的血脉由战火硝烟中传承至和平年代。今天,赵崇德的精神仍激励着驻苏北某部官兵,英雄的事迹依然在激励着一代代官兵。在猎猎的军旗方阵中,“夜战模范赵崇德营”的旗帜格外鲜艳。新一代青年官兵发出铮铮誓言:铁心跟党,敢打必胜;勇挑重担,百折不挠;团结一心,无私奉献! 近年,他们发扬擅长夜战的传统,积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夜训、夜战新路,打造拳头部队,连续10年被评为 “军事训练一级单位”。
赵崇德的身影并没远去,70年来,他的青春之光一直照耀着后来者。英雄的魂魄永存!
|
|
南京军区某部继续发扬“夜老虎”精神,保持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解放军画报 王华胜 摄) |
英雄精神永存,激励新一代官兵奋勇向前。(解放军画报 王华胜 摄) |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得到66016部队、忻州军分区和代县人武部、信阳军分区和商城县人武部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谢意!摄影并撰文:张旗;特约记者:董海军;记者:连俊义、岱天荣、李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