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侯派"的工架,侯喜瑞的表演身段注重矫健、灵活,力感强,在基本功方面他对手、身、步十分讲究,要求"膀如弓,腰如松,胸要腆,腕要扣,腿起重,落该轻"。总的来说他的花脸反对松懈,强调"力"和"劲", 注意"力"的美感。他更重视的是"眼"法,他认为"眼是心中苗",以此强调眼睛在表演中的重要性,以上这些表演的基本原则使之更好的根据人物不同的性格、身份、处境和遭遇来表现他们。
其二
"侯派"的唱 他在注重念白的同时也讲究唱工。他吐字功深力厚,使"唱"别有韵味,他唱的特色是偏重于"沙、低、沉、宽、厚",异常动听,每句唱都有准确的表现目的,抒发人物情怀,他完美的展现了自己从喉部深处发音的特点,使侯派的唱腔深沉而有哑音,但却宽厚,独具风韵,别具一格。
其三
"侯派"的念白 在舞台念白中,侯喜瑞也是运用前面说到的原则,念白处理张弛结合,舒疾自如,运用的得心应手,不论大小戏,大小人物,他对台词都是逐字逐句的分析,语气、吐字有棱有角,富于一种韵律美,听起来让人有一种"绕梁三日而不绝"之感。
概述
侯派艺术唱、念、做、打是个和谐的整体,在金少山挑班时期,侯喜瑞依然活跃于舞台,毫不逊色,与郝寿臣并驾齐驱,不分先后,侯喜瑞曾在天津挑大轴,演出《连环套》、《战宛城》连连爆满。此时"金"、"郝"、"侯"三派鼎立,开创了京剧净行一个崭新的时代,侯喜瑞在舞台上是一个流派的创始人,但从不争角色,不争地位,不争名利,谨守职业道德,德高望重,传为美谈。
侯喜瑞曾在北京戏曲学校、中国戏曲学校任教,他把"精、气、神"作为架子花表演的三字经,传授给广大学生,也概括了他艺术风格的精髓,人们赞誉他"艺高、寿高、德高",侯喜瑞寿至九十二岁高龄,无疾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