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公俊楚纪念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641796527
本馆由[ 暮色苍茫 ]创建于2010年09月09日

从父亲戒烟看他为人处事

发布时间:2010-09-14 11:12:58      发布人: 暮色苍茫
   

       从我记事的时候起,父亲就抽烟。大概是生活的压力太大,有时抽得很凶,一天要一两包。

        2005年,父亲生病了,经常咳嗽得喘不过气来。我们把父亲接到武汉来住了段时间,一边治病一边调养。但是父亲饭后和睡前总喜欢抽几口,一呛起来让人觉得好可怜。

      爱人建议他老人家把烟戒掉。父亲微笑着说,戒不掉啊,我也想戒呢,几次都没成功。

      母亲也说,抽了几十年了,不抽的时候就像掉了魂似的。湾里好几个人戒烟都没戒成,反而烟瘾更大了。还不如不戒呢。

 爱人就继续开导说,您抽烟不仅不利于健康,而且冤枉花费好多钱,我给您算个账,您一天两包烟,就算三元钱一包,一天六元,一个月一百八十元,一年两千多。您抽了几十年,按照街上的房价,已经抽掉了一栋房子了。你不抽烟的话,一年两千多块钱,做什么不好?您要是节约了这两千多块钱,不是也给我们做子女的减轻负担了不是?

 父亲再也没有说话,他静静的听着,久久地陷入了沉思。

 是啊,爱人的话说到了父亲的痛处,父亲就是担心自己成为孩子们的累赘,担心两位老人只有出的,没有进的。他与母亲私底下无数次的商量,怎么才能少花点,让孩子们轻松点呢。

 六七十岁的老人了,还犟着从街上十几里路赶回老家耕田种地,即便是得不偿失,心中就一个信念,收一个是一个。收一分,孩子们少贴一分。这么些年不管丰收歉收,不管有病还是没病,都是这样坚持着过来的。

 父亲悄悄地把仅剩几根烟的烟盒收起来,留者招待客人用。心里定下了戒烟的决心。他泡了杯浓浓的茶,开始了与烟瘾漫长的纠结与抗争。

 乡亲们不相信父亲能戒烟,有的故意拿烟来撩他,他总是婉言谢绝。有的人还向他宣传一些歪理,说什么长期抽烟的人,身体里已经适应了香烟里的尼古丁,而且产生了一定的依赖。你现在不抽了,对身体反而不好。父亲总是一句话,好与不好不是主要的,能节省买烟的钱才是最主要的。

 父亲的性格就是这样,凡是认准了的事情。总能坚决的更弦易辙,从头再来。他在武汉气轮机厂工作时,该有多舒心,多自尊。可是农村的灾害告诉他,如果不回来种地,家人就会被饿死。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回乡。他认为人活着脸皮比肚皮更重要。经常自己的事情做得好好的,一听说朋友需要帮忙,立马放下自己的事情去帮忙。有时自己家里等米下锅,却改变主意去周济亲戚。他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人情大如债,没有吃的揭锅卖”。

 父亲其实没读多少书,但他的字却写得好,道理懂得特别多。他善于琢磨、善于总结。最大的特长就是无论做什么都善于坚持。由于坚持,他的文化水平不亚于大学生。由于坚持,他会自己制造许多农具和工具。由于坚持,他年轻时勾出的草鞋要比别人的更舒适、更好看。还是由于坚持,他老来麻将打得炉火纯青。

 父亲真的把烟给戒掉了。我们大家都为之感动。爱人专门给他买瓜子、买零食鼓励他。老人自从戒烟,再没有咳嗽的毛病了,身体似乎比过去强多了。

 我们回家探亲,自然要赞赏父亲的毅力。可是父亲却把功劳记在儿媳的头上。我看到父亲那已经老迈、却又真诚灿烂的笑容,心中泛起一波又一波的敬重与爱戴。

 

 

 

                      王丰

                   2010912日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