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强少年苟嘉诚纪念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642341932
本馆由[ 苟建华]创建于2024年02月01日

传统丧葬风俗及入殓仪式流程

发布时间:2019-07-16 14:27:03      发布人: 苟建华

  早晨起来,推开屋门,晃眼的白光把老杜刺得后退了一下,但很快老杜就明白过来了,没错,昨晚又是落了整整一夜的雪。雪在静谧的清晨,就像覆在婴儿身上的棉被一样。迈过门槛,走下台阶,老杜立即感受到了一种冰水浇身的感觉。其实,从一入腊月开始,老杜就一直被这样彻骨彻肺的感觉包围着。 
  狗日的,竟然能下十几天的雪,人老祖辈都没见过啊。 
  老杜一边恶怒地骂,一边就又很快缩回屋子。这时女人已被吱呀作响的开门声吵醒了。女人一边缩在被窝里穿裤子一边催促他,快打开电视看看,看广州那边昨晚下雪了没有。 
  老杜说,看个屁,全中国都在下,广州哪有不下的道理。 
  尽管如此,老杜还是很快捅旺了炉子,打开电视。这时女儿花花也已散乱着头发下了炕,趿拉上鞋,像一只慎于走路的小猫一样坐到靠近炉子的电视前。电视里正在播放大年三十的早间新闻。说是新闻,其实内容与昨天的并没多大变化:照例是下雪,抗灾,说是湖北山区的一个什么村子,进山的道路都让大雪封住了,路面跟铺上了玻璃一样,人一走一滑,解放军正开着装甲车往进送米送面呢。 
  哎哟我的碎社呀!女人突然这样叹道。 
  因了这一声叹,老杜终于没能忍住盈于眼眶的一点泪水。半年没见上大学的儿子,老杜这时竟扯心扯肺地思念起来。 
  都是你个老不死的,儿子本来是要回家的,散学了,放假了嘛,可你非让他走个海南,见个广经(世面的意思);好嘛,这下娃可把百年不遇的广经都见了嘛。 
  听女人这样埋怨,老杜倒是有些心平气和了。老杜说,走海南没错,我也是念过两天书的,你没听老辈人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走路和读书也是一样重要的。坏就坏在这大雪上,我知道的,这南方原本就是不见雪的,谁承想今年竟下个没完没了,竟下得都成了灾了。 
  争了一会儿,老杜和女人又坐下来看电视。这时电视画面一转,一阵祥和之音过后,主持人又开始播报全国各地喜迎春节的新闻了。老杜这时像突然记起了什么似的说,快洗脸梳头,今天是大年三十,咱们咋说也得把这个年过好。 
  得了鼓励,女人和女儿也开始动作起来。她们知道,一年之计在于春,年三十这天,怎么说也不能被忧情愁绪占了去。 
  洗漱一毕,老杜便哈着白气从屋子里出来。他出来的第一件事是扫院,铲雪,然后推了架子车将雪倒进门前的坡地里。而在这个过程中,他始终是热烈的,喜庆的。他在不停地指挥着女儿把炉子架旺,把水烧上,把那个艳红的灯笼用长杆挑了挂到高房的檐头上。之后,他便用热水和了一摊麦草泥,把包括牛槽、羊圈、粮囤、门楼,以及院墙里外凡是泥皮剥落的地方,都用一把圆头泥笔仔细地泥了一遍。这是杨格庄每一个农民在大年三十这天早晨必做的一件事,寓人勤春早之意。做完这件事,村子里已嚷嚷而动,不知谁家的孩子,竟耐不住大雪封门的寂寞,跳上村头的崖畔上二话不说放了一个二踢脚,嗵地一响,年的味道便像溪水一样远远地从雪地那儿洇过来。 
  晌午过后,老杜又把院子扫了一遍,把桌子抹了一遍,他还打算把供桌上的香炉灌上一些麦子或糜子,女人却喊他吃午饭了。大年三十这顿午饭也与平日有些不同,吃的是荞面、地软和肉臊子做的杂和饭,名叫荞面搅团,取阖家团聚、增福添寿之意。这也是杨格庄人在大年三十这天减免不了的一个规矩。吃饭的时候,女人忽又重重叹息了一声。这一声叹,立即把老杜从年节的气氛中拉了出来。他这才想起远在广州的儿子今天竟还没有打电话来。 
  他捏着筷子对女儿说,花花,你哥昨晚咋说的,咋今天到现在还没打电话来。 
  女儿说,我哥说他在那边挺好的,让你们放心。 
  老杜说,好,知道他好,但吃在哪里,住在哪里,年三十到底咋过的嘛。 
  女儿说,我哥说他已回到学校,学校让他们在广州过年,学校还给他们预订好了年夜饭呢。 
  这时女人又换了一副忧戚的神色说,外面的年饭再好也不如家里的,我娃今年可是把罪受下了。 
  听完女人如此说,老杜陡地感觉鼻子一酸,一滴眼泪差点就夺眶而出掉到了碗里。 
  吃过饭后,女人忙着做肉做馍馍,老杜则把大小四个屋子的窗框卸下来贴窗花。本来,这件事放在往年都应该是女人干的,女人会像收拾嫁妆那样把所有的窗子收拾得蝶飞蜂舞,花开花放。女人是庄里有名的巧手,剪得一手好窗花,她剪下的“狮子滚绣球”和“喜鹊登梅”曾经在县上举办的民间艺术展上得过头奖。但女人今年却没有了好心境,只把原来剩下的一些旧窗花拿出来让他贴。尽管如此,他还是贴得很慢,很仔细,他似乎要用这些踏实的举动来平抚年节时留给女人的浮躁和伤心。 
  贴了窗花,又贴对联。对联是村里一个退休教师给写的,字写得古旧难辨,意思却是村里最新也最见水平的。上房门上是“吉庆之年梅花放,春回原上燕鸟归”;大门上是“棠棣联根强中脉,炎黄固本壮华魄”,既表达了自己的心情,也暗含了这一年在中国发生的诸多变化。除此之外,其余几个地方的春联也是各不相同,牛圈里是“槽头兴旺”,上房炕墙是“身卧福地”,当院粮囤上是“五谷丰登”,大门外柳树上是“出门见禧”,而灶房供牌上则是年年不变的一句“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贴好了对联之后,屋里屋外忽然就有了喜气洋洋的味道,白的雪,红的灯笼,而那苍劲的、横平竖直的方块汉字和汉字下的艳红对子则把年的气氛一下子就烘托得格外地道,格外浓烈。 
  下午的时候,老杜的大哥来串门。大哥身材不高,戴着一顶新蓝帽子,身上的显眼之处除脚上的一双黑亮皮鞋外,制服上还挂了一条围脖,身上披了一件黑呢大衣。进门后他先跺跺脚上的雪,将两个肩头耸耸,其举止做派颇有些脱产干部的味道。 
  坐下之后,大哥便开始和他拉话,拉世事,拉家常,拉着拉着就拉到晚上吃年夜饭的事上。大哥说,今天晚上你们到我家坐夜(守岁之意),我弄几个菜,弄几个蒸碗子,咱们吃个团圆饭,弟兄们嘛,咋说咱们也是个一笔写不成两个的杜字嘛。说到这里,大哥便免不了要埋怨几句没有赶回家团聚的侄儿,这个娃,人家电视上都唱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你的事再紧总紧不过过年跟娘老子团圆嘛。 
  如此一说,老杜的脸上就有些挂不住,他赶忙端出儿子因去海南误了归期的事,为远在南方的儿子辩解。老杜说,娃本来是想回家的,娃老早就说想家得很,可我让娃去了一下海南,见了些广经,没想大雪把娃回家的路给堵了。 
  大哥说,你这个人啊,不是我说你,学生娃娃嘛,看的个啥广经。 
  说着说着,大哥就有些责怪的意思了,这时老杜赶忙将话题岔开。老杜说,闲着呢,闲着呢。此时他心里的愧悔却是比任何时候都重。 
  闲谝了一阵儿,老杜便叫女人给大哥装了些丸子,装了些油饼,打发出门之后就又返身走回来。这时候,中央电视台正播放春节联欢晚会特别节目,一个年轻的女主持人拿着个话筒正在不厌其烦地征求滞留旅客对晚会的意见。一场大雪竟把归期未卜的人们的情绪调动得那样热烈,那样足。一个老太太说,爱看相声;一个中年人说,还是赵本山的小品好;一个穿皮夹克留长发的小伙子则干脆说,无所谓,演什么都行。看着镜头慢慢移向人山人海的车站,移到校园,老杜的心禁不住怦怦乱跳起来。这时候他最希望的就是他远在广州的儿子忽然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哪怕不说话,不笑,只在电视上闪一面也行啊,可这个不切实际的愿望最终没能实现。直到节目结束,电视屏幕上也没出现他儿子碎社的影子,他不禁又伤心了一回。伤心了一会儿,又不伤心了。广州那么大,人那么多,人家电视台咋就那么凑巧那么容易地碰到你家碎社呢?再说即使碰到,人家不采访你不拍你也是枉然。这样想着的时候,他的情绪又慢慢好起来。他想,年好过,月难过,年关以后的日子那才叫真正的日子呢! 
  黄昏到来以后,村子里的气氛更加热烈张扬,二踢脚不停地在空中炸响,远处的山脚下,则正有一阵阵喧天的锣鼓贴着雪地隐隐传来。敬过天地,进庙烧香的时辰就到了,这时候就有三三两两的庄户人从各家门里出来,弓着腰身,迈着碎步,在铺满白雪的土路上走着,身上崭新的衣服使他们的表情更加恭谨、谦和。他们笑着,互致问候,腋下则夹着用以敬神的香表与烛台。进庙以后,先敬土地,后拜方神,随后就按照排位的大小向供在庙里的二十四路诸神一一进行叩拜。击打钟磬的声音不绝于耳,庙前的槐树下,一群孩子正在比赛堆雪人,打雪仗,放花炮。 
  上了祖坟吃了晚饭后,就该到真正守岁坐夜的时候了。这时候老杜就感觉左右为难起来,因为女人不愿到别处去,女人是铁了心要坐在自家里守这份孤独与清静,而老杜的心里却有着更深一层的障碍和顾虑。 
  老杜说,这不去嘛,大哥叫哩;这去嘛,人总觉得别别扭扭的。 
  女人嗑着瓜子说,坐个夜嘛,有啥别扭的。 
  老杜便有些鬼祟地对女人说出了埋在心里的几个别扭,你不知道,咱的娃今年不在,我看见人家儿孙满堂心里就难受,想咱的娃。再者,咱的娃今年考上了,到了广州,而哥的娃一个都没考上,这一提起娃娃念书哥脸上就不高兴。 
  听到这里,女人就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说,看你这人,小肚鸡肠,我咋就没看见他大爹不高兴,咱的两个娃考上的时节他大爹不是还给过盘缠,给过一条床单哩嘛! 
  老杜便显得很有心计地说,那是两回事嘛,我哥心里咋想的我还不清楚? 
  女人便转回来安慰男人道,既然如此,你就少说两句,少喝两杯,弟兄们嘛。 
  正说话间,大哥的儿子一得就推门进来了。一得也是奉了父母之命来请他们吃饭坐夜的。一得说,我大说让我二妈和花花都一块儿过去,一家子凑到一起过年过节热闹。老杜便朝女人脸上瞅一瞅,然后转身对一得说,我过去,你二妈就算了,人常说坐夜守岁哩,这家里好坏得留个守的。花花说,我也不去,我还要等我哥的电话呢。老杜便在女儿的头上抚一抚,之后,又披了大衣装了些核桃糖果之类的随一得出门了。 
  走在村道上,老杜的心里不由得一热,往日静悄悄的杨格庄这一刻忽然间变得格外亮堂,格外喧闹,家家的门前或高房上都挂了红彤彤的灯笼,雪光一映,天地间忽然就布满了浓醇的祥和之气。雪忽忽悠悠下着,院子与树木顶上,则有星星点点的礼花当空炸放,仿佛天庭里忽然撒下来的异芳仙葩。雪地上走动着很多的人。很多人的影子被放大了投在路的另一侧,热闹而夸张地随着人的走动在不停地变幻着各种形状。路还是原来的路,人也是原来的人,可是这一刻却变得陌生而新奇,被雪光和烟花点燃了的杨格庄似乎更像一个吉祥喜庆的幻境。 
  走进大哥家的时候,大哥正给孙子们散钱散核桃,大哥坐在中间,孙子们围坐两边。虽说世事变化很大,但杨格庄这种大年三十散糖散压岁钱的风俗却没变,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趁这个机会,老杜也将自己带来的一些干果之类散了,然后坐在炉边的一个小凳上等候烧香。一袋烟的工夫,厨房里的供品做好了。这时候大哥洗了手脸,挽起袖子,将那些鱼呀肉呀的供品摆好之后,便率领一家所有男人在祖宗牌位前焚香磕头。拜了先人,再拜活人。这时候大哥脸上洋溢出了一年四季少有的快乐与幸福,七八个儿孙呼啦一声跪倒,口里齐呼“给大拜年了”,“给爷拜年了”,遂双手触地像鸡啄米似的猛叩一气。拜完之后,大哥笑眯眯地指着老杜说,给你二大、二爷爷磕一个。这时儿孙们也像前次一样,演戏似的跪倒在地又拜一回。这一仪式过后,就该到吃肉喝酒的时候了,这也是杨格庄人在大年三十晚上守岁坐夜时减免不了的一个内容。一家人,包括女人和孩子,围着炕桌团团坐定,一盘刚出锅的肉块就端上来了,肉是真正大块的肉,酒却是用一个个如拇指蛋大小的杯子盛着的,同时旁边还放了四个如肝肺蹄筋之类调拌的凉菜。 
  吃肉之前,大哥让一得将酒杯一一斟满,男人喝白酒,女人孩子喝葡萄酒。举杯过顶后,大哥便以一家之主的身份对大家进行祝福,大家每人喝一杯,要喝干,这就算我们一家人一年又到头了,除夕之夜,团圆的日子嘛,大家吃好喝好,也不要忘记给老先人敬供烧香。说完之后他率先干了,之后大家一一干了。这时候屋里的气氛渐渐变得活跃起来。大家纷纷将洗净的手伸向那个盛肉的大盘子,蒙古人一样大块大块吞咽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老杜的心里始终是翻腾着一些小小的波澜的,因为在大哥一家欢声笑语之时,他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他远在千里之外的儿子。他想,要是儿子在大年三十能赶回来,能一家团聚,他的屋里现在也该是如大哥家一般的温馨和热闹了。这样想着的时候,他的鼻子又陡然一酸,心里忽地就想到他此时略显冷清的屋子和守在屋里的女人、女儿。 
  他端过一杯酒,也向大家祝福了几句,然后说,今天晚上本来是个喜庆的日子,可我咋觉得头昏脑涨的,这样吧,我把这一杯一喝就回去了,你们接着喝。 
  大哥却一把拉住他,显得有些生气地说,你看你这个人,我知道你的娃不在,把你叫过来就是要叫你高兴的,一家子嘛。 
  如此一说,大哥的几个儿子便蠢蠢欲动,他们高挽了袖子,执杯把盏地开始给两位长辈轮番敬酒。酒过数巡,老杜已有些热汗淋漓,大脑在酒精的作用下竟一点一点兴奋起来。他这才有兴致放眼对大哥的上房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大哥家的上房果然与平日有些不同,雪白的墙壁,五彩的年画,用花花绿绿的商标纸拉成的顶棚闪闪有光,而靠墙的四周则用印着龙凤图案的花布齐齐围了一道墙裙。地上是本地杨郎农具厂生产的烤箱,靠墙则摆着两只漆成金黄颜色的大柜。电视机、VCD、洗衣机、座钟,凡是杨格庄殷实人家有的大哥家几乎都有了。大哥家还有一辆金蛙牌的三轮农用车和一台大型磨面机哩。大哥说,这都是娃娃们的功劳,其实我屁事也不管。脸上竟笑出个圆圆的“几”字来。 
  老杜说,治家也要用脑子呢,光一个劲儿下苦力乱挖抓,往后还是出息不大。 
  话刚出口,老杜就有些后悔,他怕大哥怪他借此来有意炫耀自己的儿子,侧脸看时,却见大哥很坦然,一副欣然领命的样子。大哥说,书总还是要念一些的,比如我家一得,要不是念过几天书,不要说到深圳去打工挣钱,恐怕到现在连咱们银川在哪搭都不知道呢。这样说着,大哥便把目光投向一得。这时一得便颇有些神气活现的样子,他因为早几天回家而没被罕见的大雪隔在南方。他说他回家的那天深圳还热得能穿裤头,没想不几天,漫天大雪竟把大半个中国都覆盖了。这时电视上开始播放向南方受灾地区募捐活动的画面。一得拿起电话也按照主持人的提示捐了款。捐完款,他就指着电视上一个唱歌的女明星说,这个人,我见过。见大家一副疑惑的样子,一得便益发得意。他一边往杯子里倒酒,一边向一家人卖弄自己去深圳打工时见到这位歌星的经历。 
  人家一边唱,一边就把话筒举过来说大家一起唱,大家就跟着一起唱。唱到高兴处,人家就走下来跟大家握着手唱,有时还拉着观众席里的人一起对唱呢。 
  一得媳妇说,那人家跟你唱了没有? 
  一得说,唱了,唱的《天仙配》。 
  一得媳妇脸上便悄悄一凉,鄙夷地说,嘁! 
  一得便有些愤愤然,说,怎么没有?我还过去摸了一下人家的手呢。 
  一得媳妇便在一得头上狠狠打了一巴掌。 
  酒喝到半酣时,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也渐近高潮。这时一位年轻的女主持人手握话筒,微笑着向大家宣布,再过几秒钟,新年就到了。大家立即欢呼雀跃。就像香港、澳门回归的倒计时一样,还剩十秒钟时,大家齐呼阿拉伯数字,从“10”喊到“1”。“1”字刚落,新年的钟声就响了,随后屋子外面响声大作,弥天漫地的鞭炮声像爆豆一样从村庄上空隆隆滚过,紧跟着七彩的烟花便从各处的院子里飞出,亮光照彻整个夜空。看到此景,大家再也坐不住了,一得和几个小孩率先冲出屋门,把摆在桌边的花炮悉数拿出,喊着叫着满地满院乱放起来。 
  老杜想,看来今年真的跟往年有些不同。这样想了一下后,他便立即想起儿子说过年夜打电话的事,抓起大衣不顾大哥的挽留冲出大门,直奔村北头。村北有个小卖部,紧傍小卖部的那座四方小院就是老杜的家。路过小卖部时,一群喝了酒的小伙子正在放烟花、鞭炮,五彩缤纷的光焰仿佛要涂染雪地。千声万响中,老杜终于跌跌撞撞回到了家。一进家门,女儿花花立即将他搀扶到放电话的那个方桌旁,儿子的电话像安了电子眼一样适时而至。儿子大概也在一个什么地方聚会,人声嘈杂,儿子的声音像裹在万千浪花中的一滴水珠一样远远地飘来,大,我在学校礼堂里……之后就什么都听不清了。这时女人忽然指着电视机的屏幕说,快看,那不是咱们的碎社吗?只见电视荧屏上果然就闪出了儿子碎社的身影,在一群欢呼雀跃的学生中间,他家碎社拿着个手机,也像其他人一样笑逐颜开,兴奋至极,电视里的声音和电话里的声音一下子合拍了。虽说只有一刹那,但老杜的心里却有了万钧雷霆,他在恍惚之间觉得世界变小变近了,他似乎还能看见所有的人在这一刻都神采飞扬,情绪不能自抑。之后,他像入定了一样举着那个话筒,直到呼声渐止,电视画面又转入其他节目之中。 
  走出屋子,老杜的脑子里金星闪烁,儿子的形象像墙上的画张一样印在他心中。他想,他得赶快把这个消息告诉大哥和几个侄子。正在此时,山脚下的那个村里忽地升起一团焰火,到空中后又嘭嘭几声炸响,几朵礼花在夜幕上渐次闪烁、放大,像幻境中盛开的一些九月菊花。 
  爆竹如豆,杨格庄在这一刻正沉浸在无边的欢乐之中。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