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追根溯源,祭拜先祖,家道斐然!
进入个人中心
帮助
退出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642341932 本馆由[ 苟建华]创建于2024年02月01日
地名故事159
文/赵晋波
萧太后要宋真宗在三个月内交出二十万件瓷器,而且还说不出瓷器的名字。这可难倒了宋真宗。
宋真宗景德元年,也就是公元1004年,辽国的萧太后率领二十万大军南下,直逼北宋的重镇澶州,进而威胁北宋的都城汴梁。
北宋朝廷人心惶惶,就连最高统治者宋真宗都无心抵抗。这时担任宰相的寇准力主与辽兵决一死战,并且要宋真宗御驾亲征。
宋真宗无奈,只好同意了寇准的建议。没想到误打误撞,宋真宗一到前线,宋军士气大振,打了一场大胜仗。这时寇准建议宋真宗乘胜追击,可是宋真宗死活不同意,坚持要与辽国议和。
澶渊之盟
萧太后打了败仗,见宋朝主动求和,自然乐得同意,只是面子上过不去,怕人说她签订城下之盟。于是她想到了一个绝好的主意。
萧太后虽是辽国人,但是仰慕中原文化已久,特别喜欢中原出产的瓷器。在一次战争中,她得了一只影青贯耳杯。据说这只杯子温润如玉,光彩照人。萧太后爱不释手。这次南下征战时,她也带在身边,不想战争开打后,一不小心将杯子摔碎了。
为此萧太后动了雷霆之怒,处死了看护杯子的随从。她将杯子的碎片用一块布包了,交给前来求和的宋使说:"只要你们在三个月内,烧出这种瓷器二十万件,我就同意求和,否则就战场上见。"
宋使将萧太后的条件回报给了宋真宗。宋真宗身为宋朝国君,那瓷器见得多了,可是也没见过萧太后要的这种瓷器。他让其他的大臣传看那些瓷片。
在场的大多数人都没见过,只有一个大臣仔细看了看瓷片说:"启奏陛下,据微臣看来,这种瓷器像是昌南镇出产。不过事关重大微臣也不能确定。"
那么这个昌南镇在哪里呢,就是今天的景德镇。
那位大臣快马加鞭来到了昌南镇,仔细询问当地各大窑主,发现果然是这里出产的瓷器。于是他就地组织人马,让各大窑主赶紧开工烧瓷器。众窑主一听事关国家安危,因此格外卖力,不到两个月就烧出各式瓷器三十万件,并通过水运,送到了汴京。
宋代景德镇烧制的瓷杯
宋真宗亲自检视这些瓷器,真有点爱不释手,但也没有办法,将其中的二十万件,交给辽国,剩下的十万件供宫中使用。
萧太后一看,果然和那只影青贯耳杯一样,惹人喜爱,便顺坡下驴,同意讲和。
宋辽之争结束后,宋真宗便派人前往昌南镇将这里的窑定为了官窑,烧制出的瓷器都打上景德年制的标识,而且还把昌南镇改名为了景德镇。
从此景德镇这个名字便产生了。而且在随后的一千多年的历史之中,它一直是我国的"瓷都",但凡提到瓷器,人们自然而然就会想到景德镇。
那么景德镇何以成为中国的"瓷都",屹立不倒呢?其实这与景德镇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以及拥有的资源有关。
景德镇当地有一种高岭土,这种土呈纯白色,颗粒细腻,可塑性强,耐火度高,是烧制瓷器上好的原料。
景德镇附近山上,生长着郁郁葱葱的松树,松柴可以源源不断运往窑厂,作为燃料。此外景德镇附近还有一座煤矿,这些都保证景德镇窑厂有充足的燃料供应。
景德镇有四条水道,这不仅为烧制瓷器提供充足的水源,还为瓷器的外运提供了交通便利。
景德镇风光
以上这三个因素加上景德镇人的聪明才智,让景德镇作为中国的"瓷都",千年不倒。
0
验证码:
换一张看不清
请为您已经逝去的亲朋好友留一段话、点一柱香、献一束花,让他们在天堂永不孤单。
现价:20天堂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