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强少年苟嘉诚纪念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642341932
本馆由[ 苟建华]创建于2024年02月01日

“没有绥芬河流过的”小城绥芬河

发布时间:2020-04-20 11:47:58      发布人: 苟建华
“没有绥芬河流过的”小城绥芬河
雷剑

地名故事361

"没有绥芬河流过的"小城绥芬河

文 雷剑

一个"要用放大镜才能在地图上找到"的中俄边陲小城。如果没有铁路,也许根本不会有这座城市。最初,小城与铁路本无缘;今日,小城正在受考验。

每天上午9点30分左右,都会有一趟"绿皮"火车缓缓驶离绥芬河火车站,它的内饰十分普通,不过列车车头上悬挂着中国国徽。

百年绥芬河

开行5分钟左右,火车穿过桥身镌刻着"1903年造"的铁路桥。这座曾被称为"远东第一桥"的俄罗斯风格铁路桥历尽沧桑。再过几分钟,它会穿过拥有高高穹顶、俄式窗廊的百年绥芬河老火车站,穿过3号洞、2号洞、国境线,驶向不远的俄罗斯小站格罗迭科沃……

19世纪末,沙皇俄国在中国领土上修建了一条以哈尔滨为中心,西至满洲里,东至绥芬河,连接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中东铁路"。

铁路原本打算在当时的东宁县三岔口修建车站,并以境内水系绥芬河设定了站名

但在施工时发现,三岔口当地的地质结构不适合修铁路,怎么办?工程师们做主:线路向北移动50多公里选址建站。

这就有了"没有绥芬河流过的"绥芬河站。有了车站才有了小城,依山而建,林木丰茂。

绥芬河市的位置

1903年1月,清政府设立"总理绥芬河铁路交涉局",绥芬河第一次以一个城市的身份出现在地图上。

18个国家的使节和商贾云集于此

1903年绥芬河站建成,中东铁路开行。

绥芬河站距俄罗斯对应口岸波格拉尼奇内16公里,距俄远东最大港口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210公里,迅速成为连接东北亚和走向亚太地区的"黄金通道关口"。而作为一个城市的绥芬河,交通、通讯、通商的基础,得以与符拉迪沃斯托克、哈尔滨近乎同步发展。

1923年3月,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公署设绥芬河市政分局;1927年4月,国民政府成立东省特别行政区绥芬河市;1933年7月,绥芬河公署成立,隶属伪北满特别区公署。

1930年代,有俄、日、朝、英、法、意、美等18个国家的使节和商贾云集于此,文化和经贸交流异常繁荣活跃,五颜六色的各国旗帜林立市区,时称"旗镇",获得了"东亚之窗"的美誉。

今日绥芬河

绥芬河,在中国东北边陲最先开通了火车、汽车,最先有了电灯、电话。那时,来自内地和多个国家的商人有1万多人,常年往来于绥芬河与符拉迪沃斯托克之间,从事边境贸易,人称"跑崴子"。一座座俄式建筑,记录了这座小城曾经的繁荣。

东北开放的一扇窗口

改革开放初期,绥芬河还是一个"一条马路、一盏灯,一个喇叭全城听"的万人小城。随着中苏关系缓和,上世纪80年代末,绥芬河市开始与相邻的波格拉尼奇内开展贸易合作。1987年,国务院经贸部授予绥芬河市对苏开展贸易和经济合作的权限。从此,田园般的生活中注入了"国际意识",贸易一开,绥芬河迅速成为中国东北开放的一扇窗口。

用1000只气压暖水瓶和10万公斤苹果,交换3万公斤比目鱼和5万公斤明太鱼——1987年,中国的绥芬河市与俄罗斯的波格拉尼奇内市,用两张白纸和复写纸完成了第一笔交易

1987年10月26日,绥芬河中俄边境附近,双方设立一处铸铁手动挡杆,用以规范过境人流和车流,这是绥芬河的第一代"国门"。它见证了绥芬河现代边境贸易的开始。

第一代国门

1991年10月1日,第二代国门落成使用,绥芬河拥有了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国门。这座集过客、过货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建筑,见证的则是绥芬河口岸的迅速成长。

从上世纪80年代末汽车临时过货运输口岸到1994年成为国家客货运输一类口岸,绥芬河在贸易中迅速成长,一个边陲小镇成为远近闻名的"国境商都"。

第二代国门

2012年8月,绥芬河第三代国门正式开始建设,2014年底新国门建成。

第三代国门高51.8米,长81.8米,跨度54.1米,双向8车道通行,国门主体建筑共分九层,气势雄伟。站在新国门塔楼上,可以眺望对岸的俄罗斯和往来中俄两国的车辆、人群,还可以看到手动挡杆的一代国门和已经"退役"的二代国门。

正在使用的绥芬河第三代国门

今天的绥芬河,是中国仅有的两个拥有公路、铁路双一类口岸的对俄口岸之一,也是中俄经贸大省黑龙江最大的口岸,其公路口岸,有24条出入境旅客通道、12条货检进出境通道,口岸年通关能力达到600万人次、车辆55万辆次、货物550万吨。铁路口岸经过多年扩能改造,换装能力达3300万吨。

人人心里都装着买卖

在绥芬河可以用卢布作为流通货币,满大街都是俄语标牌,金发碧眼的俄罗斯人在街道上几乎随处可见。

在绥芬河,几乎人人心里都装着买卖,如果你和一位等红灯的出租车司机在不经意间提起汇率时,多半他会随口说出来,因为他很可能还经营着一家小型贸易公司。

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轻工产品匮乏,成就了绥芬河的"易货贸易"。不管在街上还是商店,大人小孩见到老外就说"欠欠"(交换之意),随时随地可做买卖。当时绥芬河几乎全民"欠欠",当地人站在街上用旅游鞋、运动服等轻工产品交换俄罗斯人的手表、呢子大衣、望远镜等物品。

那时候在此地做买卖的,三分之一是本地人,三分之二是外地人。绥芬河每天有一列回俄的列车,乘客全是扛着各种大旅行包满载而归的俄罗斯人。

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不能直接沟通怎么做买卖?有一个计算器就够了。要多少钱,直接按下数字,你来点我来猜,心有灵犀一点通。

为解决散乱无序的交易状态,绥芬河市筹建起一座3000多平方米的五层楼宇,取名青云市场。正是这个拥有560个摊位的市场,让绥芬河一跃成为当时中俄沿边开放地区最活跃的商贸中心之一。

俄罗斯人喜欢来绥芬河购物。"中国商品性价比很高",俄罗斯姑娘列娜来自俄罗斯海滨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距离绥芬河约200公里,她常搭乘客车往来两地。

列娜与中国商贩

先购物,再去马克西姆餐厅吃饭,周末的时候可以在绥芬河的电影院看看电影,在酒吧里聊聊天……

流动,是口岸和口岸人的天然基因。

边陲小城拉响疫情警报

2020年4月,世人的目光集聚绥芬河。许多绥芬河人都说,这座小城现在太难了,小小的肩膀扛起了不能承受之重。

疫情来袭之初,绥芬河一直保持着本土病例为零的纪录。如今,往日繁华的口岸,不得不按下客流暂停键。常住人口仅7万的小城成了抗"疫"前线

客流虽然按下了暂停键,但口岸的窗口职能,依然在发挥着作用。绥芬河是俄罗斯远东地区许多城市的"菜篮子",这几天,绥芬河的蔬菜大棚里,员工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依然忙碌着,他们种植的蔬菜,将由俄罗斯运输公司协助出口至远东地区。

作为中俄最大的铁路货运口岸站之一,标志着这座城市活力的火车笛声依然不断在小城上空鸣响,一辆辆俄罗斯进境的货运列车,还在承载着两国的经贸往来。

位于绥芬河市的负压帐篷式移动实验室

边陲小城拉响疫情警报,国家和黑龙江省有关部门迅速行动,"外防输入、内防扩散"。

国家卫健委日前已经组派工作组和专家组赶赴绥芬河;一些从湖北归来的黑龙江省医护人员,刚刚结束休整,又重新披上白色"战衣"赶赴口岸一线,为了同胞的健康,为了全球携手抗疫。

"没有绥芬河流过的"小城绥芬河,澎湃着国人关爱的暖流!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