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强少年苟嘉诚纪念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642341932
本馆由[ 苟建华]创建于2024年02月01日

通过灵巧的嘴巴,把新春的祝福送到千家万户——春倌“说春”

发布时间:2020-04-20 13:36:44      发布人: 苟建华
通过灵巧的嘴巴,把新春的祝福送到千家万户——春倌“说春”
武慧生改写

中华风情836

通过灵巧的嘴巴,把新春的祝福送到千家万户——春倌"说春"

文/武慧生

春倌"说春"——走乡串户,通过灵巧的嘴巴,把新春的祝福送到千家万户,在陕西汉中、安康地区和川北等地,冬春季节,"春倌"就走村串户以说唱形式,送"春"上门。

"春倌",是说春人的俗称。每逢岁末年初,乡镇上活跃着一批说春的人。送"春",不是简单地将"春"送到就完事,还得"说春",即通过春倌们灵巧的嘴巴,把新春的祝福送到千家万户。久之,"春倌说春"就成了一种传统民间说唱艺术。

春倌说春

春倌"说春",一般为单人表演

有时进入街道或住户密集的村庄时,采取双人对唱、接唱和联唱,演唱效果更好。每演完一户,"春倌"送给一张春帖,户主会给春倌"封礼",给粮食或钱

这种表演不受场地限制,不用乐谱,有说有唱,说唱兼备。唱词内容十分广泛,唱本师传徒承,时常即景编词,遇啥人说啥话,"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语言风趣幽默。演唱内容紧跟时代,唱词随时随景更换,因此,即兴能力强的人,才是一个好"春倌"。

"春倌说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因古代农耕生产的发展对于国家的稳定和强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农时节令又是指导农夫耕种的物候依据,当时还没有发明便于制作春贴的纸张,所以,官府就采用"春倌说春"的方式,把农时节令传达给千家万户,后来,在发明纸张后,随着造纸工艺的不断改进,记载时令的春帖应运而生,在"春倌说春"时送到百姓手中。

走村串户说春的春倌

在清朝和民国年间,官府也很注重"春倌说春",每年立春这一天,州府县衙都要分别举行隆重的送春仪式,其做法是在城郊先开春倌会,现场说春表演,烧香祭天,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再由府官、县官亲自握犁赶牛,犁地三个来回,亦表示官府重视农业生产,这种仪式一直延续到1949年。

一直以来,"春倌说春"中的传统唱词一般都比较高雅,艺术色彩较浓。春倌师傅多有手抄本,代代传承,因时代变迁,存世唱本已渐稀少,但老春倌凭记忆还能吟唱。说唱七十二行的唱段非常多,对铁匠、木匠、泥匠、染匠、剃头匠、医生、教师、打猎的、撑船的、经商的、做官的、僧家、道士、神汉、巫婆等各行各业,都有专门的唱词。目前,春倌能吟诵的唱词存有1000余首。

逢啥场面说啥话

春倌肩背褡裢,一手执春牛,一手拿蒙古棒每到一户,春倌先将蒙古棒立于堂门外侧,不能乱放更不能倒。说春人一般一进堂门就开始说唱,唱词多是祝福、吉祥、喜庆用语,这是开场词,之后唱词转向主题,主题因人因事而异,如说各行各业,说婚丧嫁娶,逢啥场面说啥话,使听者皆大欢喜,最后是告别和道谢唱词,并向户主发送春帖。

送春贴

此时,主人封礼答谢,主人用升子(旧时的一种衡器)或斗(大户人家用斗,一般人家用升)盛上粮食(也有拿出5角或1元钱),送给春倌,春倌则将粮米装进褡裢之中。有的按习俗拿出一些麻丝缠在春牛身上,以示让春牛带走小儿麻疹、天花、水痘等病灾。春倌走时,顺手拿走门外立的蒙古棒,以示带走主人家的晦气、厄运,让主家平安。春倌到任何一家,堂门可进,但绝不能走过堂屋脊檩或进入内室,否则,主人要找春倌的麻烦,且不给春倌封礼。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