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强少年苟嘉诚纪念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642341932
本馆由[ 苟建华 ]创建于2024年02月01日

1942年,杨光泩被日军杀害,目击者:他指着自己心脏让刽子手瞄准

发布时间:2025-08-07 16:17:07      发布人: 苟建华

1942年,杨光泩被日军杀害,目击者:他指着自己心脏让刽子手瞄准                                                                                                      


1937年,卢沟桥的枪声点燃了全面抗战的烽火。次年开春,国民政府将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使命,交予了风华正茂的杨光泩博士——远赴菲律宾马尼拉,担任驻菲公使衔总领事。
这不是一次寻常的外放任命,而是深入南洋华侨腹地,凝聚抗日力量的关键一役。
杨光泩并非孤军奋战。他与沉稳干练的朱少屏博士、经验丰富的莫介恩领事领衔,带领着姚竹修、杨广寿、肖东明等一批年轻的随习领事,以及主事卢秉枢和学习员王恭玮,踏上了这片隔海相望的侨胞热土。

他们一头扎进了华侨社群,身影活跃在会馆、学校、商号之间。那些激情澎湃的演讲,那些揭露日寇暴行的传单,像投入平静海面的石子,激荡起巨大的爱国涟漪。
“抵制日货!”的口号从马尼拉响彻全菲,华侨们用实际行动,将遥远的祖国抗战与自己的命运紧密相连。
募捐,成为了凝聚力量最直接的方式。杨光泩和他的团队夜以继日地奔走协调。想象一下,在湿热的南洋气候里,他们穿梭于不同阶层、不同行业的华侨之间,把涓涓细流汇成支援祖国的磅礴江河。数字惊人地增长着:仅仅从1941年4月到年底的短短九个月,1200万菲币和堆积如山的物资被汇集起来。这其中,有不少珍贵的医疗用品和补给,通过一位特殊的朋友——富有同情心和勇气的德籍人士王安娜女士——开辟的秘密通道,辗转送到了更需要它们的地方:延安和八路军的后方基地。这条隐秘的“生命线”,是国际友人守望相助的见证。
图片
在马尼拉,另一股温暖而坚韧的力量也在悄然汇聚。严幼韵,杨光泩的夫人,以其特有的亲和力与坚韧品格,成为了菲律宾华侨妇女界的核心。

由她担任名誉主席的“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会菲律宾分会”,像一面旗帜迅速展开。不同于传统的后方支援,她们的行动充满活力:严女士亲自带着姐妹们走进闷热的工厂车间,敲开报馆的门,甚至在繁忙的街巷间耐心劝募。
妇女们的坚韧令人动容,短短一个月,数万菲币的款项就跨越重洋,汇向祖国的前线。这份力量,证明了“后方”同样硝烟弥漫——它在经济的战场上,给予侵略者有力的回击。
然而,太平洋上空的战争阴云终于积聚爆发。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的巨响宣告了战火的蔓延,菲律宾瞬间卷入漩涡。
剑拔弩张之际,杨光泩在领事馆召集全体人员,神色凝重却异常坚定。
“未接撤离命令,”他清晰地说,“我们就是侨胞的守护者,岗位在此!”命令掷地有声。
没有时间犹豫,侨民疏散、重要文件销毁的行动立刻展开。
成捆的爱国捐款收据、救国公债登记表被投入火盆,纸张在烈焰中化为飞舞的灰烬,这是为了不让任何忠诚的记录落入敌手,保护那些慷慨解囊的同胞。
更艰难的决定是关于那批滞留港口的、由美国承印的法币——它们绝不能成为日寇的“战利品”。
最终,火光同样将它们吞噬,照亮了外交官们宁为玉碎的决绝面孔。
形势急转直下。12月21日,日军在林加延湾登陆,铁钳般夹向马尼拉。焦头烂额的驻菲美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将军在撤离前,特意留给杨光泩一行人宝贵的飞机座位,这无疑是对他们无畏坚守的最高认可。
“留下,”杨光泩的选择没有任何动摇,“与侨胞共渡难关。”
次年1月2日,马尼拉陷落,随之而来的是全城搜捕与华侨的腥风血雨。
就在陷落当天,日本驻菲副领事木原次太郎在瑞士领事馆里,向杨光泩摊牌了:承认南京汪伪政权,压制华侨抗日情绪——否则,外交豁免权将不复存在,人身安全也难保障。
面对赤裸裸的讹诈,杨光泩的回答只有冰冷的拒绝与驳斥,没有丝毫妥协余地。
日寇的耐心极其有限。两天后的1月4日,国际公法被彻底践踏——中国驻马尼拉总领事馆全体外交官,被粗暴逮捕,关押进菲律宾大学美术学院冰冷压抑的囚室。
几天后,又有42名爱国侨领被投入同一个牢笼。最初,敌人似乎还想玩弄“怀柔”伎俩,试图利用这些杰出人物的威望。但当他们得知领事馆曾果断销毁账目、一直坚定支持抗日后,伪善的面具便彻底撕下。取而代之的是三个如刀俎般压在头顶的死命令:
致电重庆政府劝降,公开支持汪伪。
三个月内筹集2400万菲币(相当于过去四年华侨捐款总额的两倍!)给占领当局。
组织亲日的“新华侨协会”。
两天答复时限。这是一场关于尊严与忠诚的终极拷问。

杨光泩的回答,代表着所有人的心声:凛然拒绝!没有一丝犹豫。
劝降的幻想彻底破灭,日寇凶相毕露。3月19日,8名外交官被秘密转移至圣地亚哥炮台的地牢深处,彻底与世隔绝。
等待他们的是非人的酷刑与侮辱。铁窗内,意志与暴力的较量在无声却惊心动魄地进行着。鞭笞、饥饿、精神折磨……一切摧残人性的手段轮番上演。
然而,皮开肉绽之下,信仰的脊梁未曾弯曲半分。面对这群“不识抬举”的硬骨头,连日本宪兵司令太田法一中校也束手无策,只能徒增恼怒。
最终,穷凶极恶的敌人撕下了最后一点伪装。
4月17日,他们罔顾《日内瓦公约》和《海牙陆战法规》中保护非战斗人员的基本准则,罗织了“参与抗日”、“协助重庆政府”、“扰乱治安”、“抵制日货”等莫须有的罪名,悍然宣布判处杨光泩等八位中国外交官死刑。
当天午后的华侨义山东南侧,空气仿佛凝固。在长满荒草的隐蔽处,八位身着白衣的志士被押下军车。
看守义山的华侨后来回忆,即使在最后的时刻,烈士们的气节依旧如巍巍泰山。杨光泩总领事脸上蒙着黑布(有说是毛巾蒙眼的要求被他们全体拒绝),声音穿透死亡的寂静,痛斥侵略者的暴行,预言其必亡。
图片
据说,当日军宪兵欲从背后行刑时,烈士们齐刷刷主动转身,选择直面枪口!枪声仓促响起,他们倒在了事先挖掘的土坑中。然而,残暴并未结束,日寇蜂拥而上,用刺刀在倒下的躯体上疯狂乱刺……最终,黄土覆盖了一切。
杨光泩、朱少屏、莫介恩、姚竹修、杨广寿、肖东明、卢秉枢、王恭玮——这八个名字,连同他们代表的铮铮铁骨,从此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他们的牺牲,壮烈而崇高,比泰山还重。在异邦的土地上,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外交官最深沉的内涵:忠诚于国,守护于民;宁折不弯,气节长存。
这段烽火南洋的往事,提醒着我们,和平年代的外交斡旋背后,也曾有过如此惊心动魄、以生命捍卫尊严的凛然岁月。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