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回民独立师师长马青年
在中国工农红军的队伍中,曾有过一支特别的武装——回民独立师。70多年前,这支部队在宁夏同心、豫田一带战斗生活了半年之久,给当地人民群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民独立师的师长叫马青年。
马青年的祖籍在河南省孟县。1917年他出生于陕西省安康县城一个回族贫民家庭。8岁时来到县城清真寺,边干杂活边学习,后入观音堂小学读书。17岁时到西安谋生,后来流落到隆德县靠打短工生活。1935年8月15日,马青年和山西临猗县青年李铁民路过西古县兴隆镇时,正巧遇上长征途经这里的红25军队伍,马青年立即报名参加了红军。马青年被分配到红25军宣传队当宣传员,随部队到达陕北,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连指导员,红15军团政治部宣传部干事。1936年5月,彭德怀率红15军团和红1军团组成的西方野战军西征作战。在陕北宁条梁,红15军团组建了红军历史上第一支回族武装力量——回民独立师。马青年和李铁民分别被任命为师长和参谋长。回民独立师与兄弟部队一路进军,解放了宁夏盐池、豫旺等地。后来,回民独立师以王家团庄和半个城(今同心县城)为中心,在大小罗山、韦州和海原县高崖、关桥堡一带活动,宣传动员群众,帮助建立地方政权,开展剿匪反霸斗争。
1936年6月21日,回民独立师和73师一部,在大沟沿击溃马绍武民团武装,进入王家团庄。王家团庄有2000人,属回民聚居区,村子分南北两个堡子。红军进庄后露天宿营,深入各家各户进行抗日宣传,做群众工作。王家团庄恶霸地主王彦秀,在红军到来之前,把庄上有存粮的群众和街上的商贩数百人关进北堡子里,企图用断粮之计逼走红军。王彦秀仗着堡内有国民党35师副官巴拉带领的30名士兵,还有壮丁队数十人,企图顽抗到底。红军几次派人前去谈判,都没有成功。无奈之下,15军团命令回民独立师和73师250团3营攻打北堡子。王彦秀派其弟王彦海在墙头上大喊:“你们快收兵吧,你们有枪没子弹,不要吓唬人了!”边喊边举枪向墙下的红军射击。红军的一位排长忍无可忍,开枪将王彦海击毙。堡子里乱作一团,副官巴拉感到末日来临吞金自杀。红军一边从堡子墙底下向堡子里挖洞,一边组织部队发起进攻。王彦秀看到大势已去,令壮丁打着小白旗投降。红军开进堡子,当即活捉国民党区长苏芳宾、民团团总王学成等数十人,释放了被关押的600多名回民群众。
北堡子打下后,马青年带着警卫员和4名战士,牵了2只羊作为见面礼,到南堡子去谈判。寨主王彦清赶忙叫人把堵在堡子门口的沙袋搬开,打开大门,带全家人出来迎接,还把一部分粮食、布匹和十几匹马、十几支枪献给红军。红军当场按价付了现款。以后,王彦清见人就说:“红军说话算话,马师长是真正的穆斯林!”几天后,王彦清又领来十几名回族群众,送来几百双鞋和数十石粮食,支援红军。
马青年在同心还亲自帮回族群众断官司,替贫苦农民免除地主高利贷,为回族妇女解除包办婚姻,至今传为佳话。为了解决回族群众吃水困难,回民独立师征得回族群众同意,在同心城西街淘洗了“官井”,维修了井台,后来井水又旺又甜,被称为“红军井”。同心县城至今还保留着当年回民独立师扫的“红军井”。
回民独立师在做好回民群众工作的同时,还多次配合红军王力作战,参加了攻打下马关、红城水之战和韦州围攻战。后在下马关一带开展剿匪除恶斗争,先后消灭或赶跑了马老九、马绍武、杨廷杰、周满祥等土匪和地方武装,并将缴获没收的粮食、牛羊、骡马、骆驼分给穷人。同时,马青年还参与筹建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工作并担任自治区政府军事部长。
红军西征结束后,马青年历任八路军129师驻地方办事处主任,抗日军政大学支队队长,中央党校班主任,陇东地委统战部科长,“延安回民救国会”理事长等。抗日战争胜利后,历任中共赤峰市委书记,天津第九区区长,湖南长沙市委秘书长,甘肃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临夏地委第二书记、地委书记兼专员,甘肃省政府常务副省长,中共中央西北局统战部副部长,陕西省对外贸易领导小组组长、省革委会副主任兼省委统战部部长等职。
说来有缘。1979年11月,曾任回民独立师师长的马青年又被调回到宁夏工作,任自治区党委常委,连任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四届和第五届人大常委会主任,直到1987年4月离休。1997年11月4日在西安病逝。
马青年是中共十二大代表,第二、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