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保利花园志愿服务队创始人麦淑芳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666717435
本馆由[ 孝行天下]创建于2023年03月25日

记保利花园业主麦淑芳(黄远能撰写)

发布时间:2012-12-25 09:27:59      发布人: 一米阳光

  麦淑芳,一个很平凡的名字,她的容貌,也跟她的名字一样平凡。

  她没有伟岸的身材,穿着朴实无华,整洁素静;脸上永远挂着一副慈祥亲切的笑容。有时,还带着青春少女的天真与快乐,跟她半个世纪前生动的画像一样。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对新社会建设充满热情与激情的年代,也是痛苦中艰难前进的年代。轰轰烈烈的大跃进刚像狂风般扫去,魔鬼似的饥荒紧随而来,但再大的困难也挡不住人民建设美好生活的信心和愿望。那个年代的人民坚韧、勤劳、勇敢,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战天斗地,让青春在漫天的红旗画廊里映耀出夺目的光辉,谱写出一曲曲难忘的颂歌。麦淑芳就成长在那个时代,她是那个时代的英雄,她的事迹曾经报道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和楷模,获得过全国妇女联合会颁发的三八红旗手、广州市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命名的青年红旗手、广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的技术革新标兵等光荣称号,并两次当选广州市人大代表。趟过历史的长河,她一路风尘的走来,虽然走得有些坎坷,但很坚定、从容。

  历史回到1959年11月12日晚上,年仅18岁的麦淑芳作为一名石井煤矿第二工区普通的煤矿工人,正同工友们响应号召积极加班加点生产煤矿,不料发生塌方事故。连同她在内的5名男青年矿工一起被困在矿坑里。在这紧要关头,年纪最轻的麦淑芳不仅没有被吓倒,而且还镇定地指挥大家用坑木把下沉的泥土堵住,不断地鼓励大家要坚定信心等待援救。事故发生后,广东省委、广州市委及煤炭负责人高度重视,亲自到现场组织开展抢救工作。随着时间的流逝,在空气越来越稀薄的情况下,有的男青年禁不住焦躁起来,甚至感到绝望,逐渐失去信心。此时的麦淑芳在关键时刻不仅没有气馁,仍然意志坚定地为大家打气,并竭力设法与外界取得联系。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外面援救的队伍发现了他们,当第一个小洞打开的时候,求生的欲望使每个人都竟相扑向生命希望的窗口,而此时的麦淑芳则体现了大义凛然的革命作风,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在配合援救人员把一个一个都送出去后她才最后一个爬出来。当爬出来后,她不仅没有累倒,还和救援人员一起马上投入了战斗,不顾一切地挺身参加抢救工作,直到晕倒在现场。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几十年的风尘洗礼早已让一些往事随风漂逝,不变的,仍然是那颗正直而善良的心。有些事,我们每个人都能办到也能想像得到,但关键的时候未必能做到,那是考验,那就是崇高。

  出身贫寒的麦淑芳在新时代的培养下,信念坚贞,在危难时刻体现了人性最光彩夺目的一面,起到先锋模范带头的作用,凝聚了正气,鼓舞了社会大众。

  麦淑芳的事迹迅速传遍整个广州市,对她在事故中表现出的坚毅、顽强、临危不惧的崇高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时任中共广州市煤炭工业局委员会书记苏青还亲自提笔撰写《学习麦淑芳的共产主义风格》一文,热情地赞扬了麦淑芳的英雄事迹。共青团广州委特别命名她为青年红旗手,号召广大青年向她学习。她的事迹还被编成当时最流行的小人书故事广泛流传,《羊城晚报》多次头版头条刊登关于她的采访报道,她和她的“麦淑芳事迹报告小组”下海南,去北海,从机关到农村,光辉的事迹深刻感染了广大党员群众,用鲜活生动的事实展现新社会人民当家作主、建设祖国的高亢热情。最让年轻的麦淑芳激动的是,共青团广州市委将一块苏联(现在的俄罗斯)手表转赠给她。这块手表是1956年苏联共产主义青年团代表团来广州访问的时候,委托共青团广州市委转赠送给一个最优秀的共青团员的。在无数的光环和荣耀面前,一个18岁的女孩没有任何骄傲,也没有任何虚荣,而是更加勤恳地工作,在艰苦采矿作业面前不叫苦不叫累,她把这一切看成是全社会对自己的关心和照顾,以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回报党和人民的信任与培养,即使是在做了“红色青年班”班长后,带领全队36名男青年一起苦干奋战,成为“劳动模范工作队”。

  一个人出名之后,是什么样的心态?她那时候没有现在所谓的“粉丝”(FANS),也无媒体的炒作包装,但却靠英雄的壮举赢得了社会的认同和赞赏,为那个激情的时代引领了一把光亮的火种,弘扬了时代主旋律。今天,花甲之年的麦淑芳道出了真谛:那时候出名,感觉是履行一种光荣的社会责任。是国家和人民给予了我崇高的信任和荣誉,是上级领导和同志们给了我真诚的关怀和帮助,为了这,我需要更加勤勉地工作,要为国家和人民多做贡献。

  有人说,五六十年代的人是很原则、很单纯,懂得珍惜和感恩的一代人,既承受着艰苦环境中的种种辛苦和磨难,又无畏而坚定地追求目标理想。在历史走到峰回路转的紧要关头,在时代转型让人快要窒息的时候,勇敢者选择的是面对。70年代的中国大地,史无前例的“文革”运动席卷每个角落,黑白混淆,是非难辩。麦淑芳无可躲让地也同绝大多数的人一样,如暴风雨中的一叶小舟,浮浮沉沉,用始终如一的信念坚强地同命运抗争。特别是像她这样的“名人”,是受冲击的首要对象。在经历难以言状的艰辛面前,重要的,是麦淑芳更加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始终乐观对待的积极态度。

  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终于,80年代改革开放的东风吹遍神州上下。

  重新复出的麦淑芳先后从事过街道政工工作和担任广州市公安局、海珠分局刑侦、政治部门重要工作职务,曾因工作表现突出被广东省公安厅授予集体三等功等多项荣誉称号,最后从港务局开发总公司党总支书记的职务上退下来。麦淑芳从开始工作起始终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与嘱托,以高度的工作热情积极地投入到改革的激流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为改革开放伟大事业贡献着力量,仍以一颗赤诚的心为党和人民衷心地服务。在经济腾飞的90年代,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的广东,作为广东的经济龙头——广州,万众瞩目,活力四溢,兴盛繁华。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巨大成绩的取得,是离不开这些前辈们呕心沥血的拼搏和奋斗的啊!

  英雄,是个有些沉重的词,有时,这意味着不太宽阔的肩膀上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正像麦淑芳今天,当提起往事,总是浅浅一笑:不想出名了,很累。

  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麦淑芳,挽着老伴的手安逸而恬静地生活在保利花园,在绿树簇拥的花园里尽情地享受着生命里最平静、最温馨的日子,把所有往事都珍藏心中,在历史的空间里发酵,成为醉人的曲香,慢慢的斟酌,细细的品味。

  致敬!谨此,向英雄的前辈们。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
  • 黄远能,写得好.从您写麦姨的这篇报道相信您一定是正直的人,麦姨保佑您.


    写信时间:2013/02/21 08:36:27
  • 心情非常沉重,一路走好! 林义平


    写信时间:2012/12/26 08: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