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的思念---思母堂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671540863
本馆由[ 守望未来 ]创建于2011年08月15日

纪念我的母亲

发布时间:2011-08-15 14:07:40      发布人: 守望未来

纪念我的母亲

    屈指算来,母亲去世已整35年。
    35年了,多少次泪湿衣衫,又几度午夜梦回,依然追不回母亲远去的脚步。35年来,每当想起她,心里面潜藏一股激流,涌动着,而又找不到出口。总想说一说她,好让这颗郁结的心释放开来,又觉愁肠百转、茫茫思绪不能理清。对于母亲的为人,有时就连我——她最亲的儿,也很难认同。然而又不能抑制的想要为她长歌一曲……
    母亲的一生,短短四十五年。她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传统女性,却又处处表现出非常人所能达到的精神境界。终生奔波劳累不知停歇,心怀宽广无垠的爱。
    同许多传统女性一样,母亲也信佛,坚定的认为头顶三尺有神明,以至所作所为,无不以善待他人、克制自己为准则。仿佛冥冥当中,真有佛祖的一双手,在看不见的高处,一刻不停地敦促着她。她常含着平和的笑容,对我们说:人一生哪,要活得让人念,千万不能活得让人怨!” 于是,她便也做到待人接物热情和善,好象她生来就该替他人着想,让别人感受到亲切、温和、善良、大度等这类人类最美好的品质一样。
    平常的日子里,母亲不习惯独享富裕和幸福。
    所谓她的那些富裕和幸福,不过是片刻体力上的休闲,或偶尔一次餐桌上的丰盛。越是在这样的幸福时光,生活中有了点点奢侈,她反倒越是坐卧不宁。她在想着这一个、惦记着那一个。所有她关心的或她认为需要帮助的人都被她装在心里面。亲人始终被她牵挂不说,有难处的亲朋好友,还有一些交情并不太深,在我们看来无需记挂的人,也在此刻让她面对幸福不能安宁。因此多年来,我总结母亲其实是一位精神富有者
    那年月,大家过得都不宽裕。我们一大家子也只是靠父亲一个劳动收入作开支。身为一家之主的母亲,却总是慷慨接济着周围的亲友邻居。直到有一次,在我不能理解的目光询问中,母亲给我讲了这样一些话,她说,孩子,你懂得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句话的含义吗?要知道,穷与富可不是一成不变的事,长远做人,应该做到“‘居闹市无人问,在深山有远亲啊。她的话当时我似懂非懂,但从此知道,我们家的人热心,所以连远亲都肯来。幼小的心灵认为有远亲肯来总是一件幸福而热闹的事情。
    的确,只要有母亲在,我家一年四季人来客往。无论来自远方的,还是左邻右舍之人;无论来者一身病疼,还是正值困苦缠身,都被母亲奉作座上宾,倾其所有,殷切款待着。家里不是达官显贵那般门庭若市,却充满百姓人家一派热闹祥和的气象。因为生来慈眉善目,又总是满面春风,言语亲切,她热情忙碌的身影在我们眼中总显得那样美丽而高大。以至母亲去世时,一位长辈不无痛惜地说:你母亲的为人哪,实在难能可贵,她不愧为一个集传统女性美德于一身的人!至今,也还有熟知的人在提起她时忍不住叹息,多好的一个人,真是自古好人不长命啊!                    
    “好人这个词语,是人们给予我母亲最高也是最真挚朴实的评价。
    母亲的品行,可谓厚德载物。她对人对事,一向全力以赴,深情得一丝不苟。
    由于她的潜移默化,待人处事热心过度,几乎成了我们的家风。她对别人宽厚、容忍、谦让,对自己和家人要求又十分严格。对此,我们感受最深的是,凡是母亲当家主事的地方,总有这样或那样的大局,需要我们家人、更包括母亲自己,不停地去顾全、去维护,使得我们常常处于一种为了别人而顾不上自己的境
    往事早已模糊。只依稀记得,因为母亲的疏忽大意或是严厉,少不更事的我们也曾落下委屈的泪水。然而一次又一次,严厉的批评或温柔的教诲过后,母亲给予我们更多的是慈爱宽厚的微笑和无微不至的照料。每一天每一年,她为着别人依旧,心里饱含对儿女的爱也依旧。她用每天的早起晚睡,日复一日不知疲惫的操劳,润物细无声的言行,表达她最深最深的爱,也让我们懂得了,作为一个母亲,言传身教的力量。
    回想母亲一生,历尽艰辛坎坷。
    她三岁丧母,自幼与不满五岁的哥哥相依为命,儿时吃尽了苦头。虽然缺了母爱的呵护,天性善良聪慧的她并没有向命运屈服,反而早早养成了坚强独立的品质。才十岁,嫁到父亲家,正值我奶奶不在人世、一家老小嗷嗷待哺、迫切需要一个女主人持家的艰难时刻。    她勤劳而贤惠,每天双眼一睁,忙到熄灯。始终把一大家子的饮食起居、人情客往料理得妥妥贴贴。她不仅善于处事,最难得的是宽厚为人。早年我爷爷辈的几位老人都极为挑剔,思想保守,又重男轻女,常常这也不好、那也不是地在家闹情绪。为了避免家庭矛盾扩大,常常在暗地里把许多不是都承担过来,终于嬴得了一家人的真情拥戴。
    她孝敬老人,没读过多少书而最讲仁慈孝道;抚养子女长大成人,受当时农村最好的教育, 
    她身体不好,却从没认真调养过自己的身体,也没有机会享受别人的照顾,因为她永远在照顾别人。辛苦养育我们兄四人,又随父亲几度建房、迁居,一直不间断地照料家中老小,供我们读书、时常还要接受我们这些作儿女的给她带来的种种不安、伤心和牵挂……直到临终的那一刻,还担心我们能否走好今后的人生路,以至牵着我的手摇动不停,眼里含着泪不能言语!   
    这就是母亲的人生。因为有爱,所以有如此坚韧的力量;因为懂责任,所以具备许多高素质的人都不具有的胸怀。只可叹子欲养而亲不待。可叹有母亲的日子,哪怕多给她一个微笑、向她道一声辛苦,我们都没来得及做到。可叹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思之,雨雪霏霏
    然而逝者已矣,来者可追,母亲的一生总是奉献的多,享受的少,她这样值得吗?
    记得小时候,母亲经常含着怜爱的目光,在灯下给我们讲述她的童年,她年少时经受的苦难,每次讲完最后总要感叹一句,孩子啊,你们今天多么幸福!
    时至今日,我终于理解了母亲。和她相比,我们的童年有母亲的呵护,因此我们不懂得什么叫幸福。而她因为有过那样冰冷的童年,从没感受过母爱的滋味,早早就饱尝人世的风霜。所以,她才要终其一生,加倍地珍惜,加倍地奉献,不停地用自己温暖的手,善待周围所有的人,唯恐他人也受到自己曾经受的一星点冷遇。  
    “孩子啊,你们今天多么幸福!慈母叹息言犹在耳。我再也无法对她的人生观是否过时进行质疑。
    今生,我愿意铭记,并向我的后代传承。母亲名,她恰似一枝傲雪凌霜的寒菊,从不因儿时的孤苦而夭折,不因疾病的侵扰而枯萎,不因活着的艰辛而拒绝绽放笑容,就算开得绚丽、谢得匆忙,也要温暖别人的心灵,照亮别人的幸福,这便是她最高贵的品质。      
附:
    题后记
    就让我在今夜再次想念母亲
    想念母亲,想念她慈爱的目光、她轻柔的脚步、她一声声亲切的呼唤。此刻,我又忍不住涕泪横流。
  想念母亲。有时更想忘记母亲,倘若母亲就是一个值得轻易忘记的人,就可以没有儿女的多愁多恨。已经那么多年月了,活着的人,也该不再为死去的人悲伤了。然而母亲的不同之处,就在只要是和她相关的人,动辄为她触动思念、扯起柔肠。
  她是活在大家的记忆深处啊。
  她走的时候,七八岁大的小弟大声哭喊着娭姐(妈妈),大家无不动容。她走后,很多年,我们都自觉地很少提她,恐触离人泪。然而还是止不住地要想她,节日,清明,她的忌日,平常生活里的点点滴滴……
  又不愿过多地去想她,她是一个太令人难以仿效的人。世事繁杂,纷纷扰扰,稍不留神,便会迷失前行的方向。自顾尚不及,又如何做到象她那样,广施恩、遍洒德,故去多年,还叫人在心中割舍不下?
  今天,我是怀一些自私的心而活着的,很有一些对母亲的性格不愿承继的原故在内。
    不愿再走母亲相同的路。因为她的无私,某种程度也叫懦弱,未免要独自承受很多不该由她一个人承担的责任。不愿再象母亲。多想爽爽快快地把这世界的是非黑白,分个清清楚楚,让所有人都做到善良真诚。不愿再象母亲。面对假恶丑,还诚挚地用真善美去回报,该我所得,却一再谦让而放手失去。
  只是不知道,母亲在天之灵,会怎样看待我这样的想法和作法?也许她会象评价任何人一样,对于我一脸的认真,只给予宽容的一笑,边继续做她的事边温和地说,是啊,这样做也未尝不可,这种处世方法叫作该怎样就怎样……”
  可她却太少做到该怎样就怎样。你做得对,她会更加敬重你,你不好,她亦能宽容的带过,而不是定要找你讨个公道。其实她是太善良了,恪守美德的尺码到对自己严苛的地步。从扮演的种种角色出发,她是贤妻、良母、孝顺的儿媳、是勤奋的、为众人称道的人……“该怎样就怎样,从她口中说出来,是那样的云淡风轻,那样的可行可不行,倒还成了一种对别人错误不够宽容,太过于斤斤计较,为仁慈的人所不用的下策似的。
  如今,每次想起母亲,总会想起她善良宽厚的神情,想到亲朋好友对她的交口称赞和深切惋惜。人生一世,各人的追求都不一样,是自私自利而全然不顾别人而活一生呢,还是在有限的生命里,尽量为别人奉献点什么,在人心中留点念想?我觉得,还是要尽可能象她,该争的,少争一争;能不争的,还是尽量不争;有时大可不必该怎样就怎样
    有一段话,用于形容一个普通的母亲也许并不十分确切,最初我是用它来作结尾的。现把它放在题后,以纪念我的母亲短短一生的大爱无言、大音无声。
    “有人说: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母亲用她的足迹告诉我,一张炫目的通行证,纵然一时能让卑鄙者顺利通行,其身后,又该如何去书写他的墓志铭呢?而高尚如母亲者,就算生前所得甚少,熟知的人也会把她的墓志铭深深地铭刻在心里。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