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马里共和国维和士兵申亮亮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733400570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23年03月02日

申亮亮的女朋友

发布时间:2016-06-04 09:43:27      发布人: 孝行天下

本来想等儿子维和一年回来给他订婚

  6月2日22时,长江日报记者连夜从武汉出发,驱车赶往申亮亮老家——河南焦作市温县温泉镇西南王村。赶了7小时的夜路,终于在6月3日凌晨5时到了村口。

  据新华社报道,马里当地时间5月31日10时50分,联合国马里多层面综合稳定特派团位于加奥的营地遭遇汽车炸弹袭击,其中中国第四批赴马里维和部队1人牺牲,5人受伤。牺牲人员为维和工兵分队战士申亮亮,上士军衔。经习近平主席和中央军委批准,中国军队派出工作组于6月2日乘空军飞机赶赴马里加奥地区。

  
申亮亮生前照片
申亮亮生前照片

  亮亮忽然就没了,父母整夜未睡

  天才蒙蒙亮,但村里已经有三三两两的人在街边站着。记者打听申亮亮家住哪儿,村民带记者穿过一条窄巷,指着巷子尽头那户敞着门的宅子说:“这个就是,估计父母一晚没睡,门都没关。”

  这是一户普通农民家庭,老两口务农为生。大儿子申明长期在外打工,姐姐申海霞已经嫁人。申亮亮是小儿子。

  申亮亮62岁的父亲申天国从屋里出来,见到长江日报记者后一直握着记者的手,似乎如果没有这个支撑,他心里的话都没有力气往外讲。

  “亮亮忽然就没了,我们到现在都不敢相信。”申天国一开口提儿子,眼角就忍着泪。

  听说有客来,仍在里屋哭泣的申亮亮母亲杨秋花被人搀扶着出来,“你说我好好的一个儿子怎么说没就没了?”

  等我维和一年回来就订婚

  今年春节,亮亮把自己谈的女朋友带回家给父母见,父母欢喜得不得了。杨秋花催问他啥时候订婚,亮亮才跟家人说了自己想去马里参加维和的想法,“现在先不谈这个,等我维和一年回来就订。”

  父母问去国外是不是很危险,儿子坚定地说,危险也要去,并且告诉父母,过完年回部队就要去参加培训了。

  杨秋花抹着眼泪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到马里的当天晚上,亮亮给家人打电话报过平安。

  牺牲三四天前,他给家人发来视频通话邀请:“爸妈,我给你们看看我生活的地方,这是我的床铺,住得可舒服了。我们吃得也好,国家对我们方方面面都很照顾,你们在家就放心吧。”

  视频中,亮亮指着屋里的钟表给父母看,当地时间显示为上午11:30,杨秋花看了看家里的时间是晚上7:30。“以后咱们就这个时间视频,视频完你们刚好去休息。”他还说,过两天就托人给父母寄这个月的生活费。
申亮亮的父母
申亮亮的父母

  年年有喜报寄回家

  亮亮在外11年,隔两三天就要给父母打电话,有时一天打两三次。杨秋花说,亮亮总担心他们钱不够花,担心他们年龄大了身体不舒服。

  亮亮寄回好多在部队的照片,父母收藏了厚厚的两本相册。杨秋花拿起一张亮亮穿着军装的照片指给记者看,亮亮的上衣口袋上,别着一枚“优秀士兵”的牌子。那是他入伍第一年得到的荣誉。亮亮入伍第一年就入党了,这几年在部队得过不少荣誉,年年有喜报寄回家。

  杨秋花这两天一直在想,儿子在东北当了11年兵,她却一次都没去部队看过他,没看过他生活工作的地方。“以后只能在照片里看儿子了。哎,我们的好儿子走了,我们的福也享到头了。”

  长江日报记者问起老两口是否后悔当初没有拦住亮亮,杨秋花说“不后悔”。坐在一旁沉默的申天国开口:“只能说我们俩生了个好儿子。对军人来说,就是服从命令,我们替儿子骄傲。”

  去年,用亮亮从部队寄回的钱加老两口的多年积蓄,家里花一二十万给亮亮买了套房,打算等他复员后回来住。“现在这个房子给谁住呢?”

  两个月的小外甥他还没抱过

  姐姐申海霞哭红着眼睛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这两天她仍然不断地给弟弟打电话、发送视频邀请,可再也打不通了。她哭着叫:“你倒是再接我一次电话啊……”

  申海霞大亮亮8岁,从小带着他玩,俩人感情很深。亮亮时不时要和姐姐视频聊天,打招呼的方式永远是“美女姐姐,你在干嘛啊”。

  在马里和父母最后一次视频聊天前,亮亮也和姐姐视频了,“他春节走的时候,我家孩子还没出生。这次视频,我把两个月的儿子抱给他看。他说回来了要带孩子买好吃的好玩的。可他还没真正看孩子一眼就走了……”

  申海霞记得,11年前,一家人帮亮亮打包行李送他去县里的武装部坐车去部队。“当时想弟弟总会回来看我们,可这次,他再也回不来了。”

  从新闻上得知马里维和部队出事后,申海霞和申明就一直刷着网上的新闻。6月2日从新闻上看到弟弟就是唯一一个牺牲的士兵后,家人还是不信。直到政府派人过来告知慰问,撑着全家人的最后一口气也没了。
申亮亮生前照片
申亮亮生前照片

  懂礼貌知感恩

  6月3日上午,长江日报记者在村里的街巷走着,村民们看见记者都围上来,问着这么好的孩儿咋就走了?这两天他们都在关注电视上的新闻,“好多台都在报,亮亮是我们的英雄!”

  “是个好孩儿”——这是走访的村民对亮亮的共同评价。有礼貌,无论见到谁,都热情上去打招呼;懂事儿,都喜欢自家孩子和亮亮玩;热心肠,农忙时,亮亮看谁家地里要帮忙就去搭把手。

  村民把记者带到亮亮的小学老师家。已经72岁的王老师想起20年前的学生仍然记忆犹新。

  亮亮三年级时,王老师接手了他们班,担任语文和数学老师。“亮亮基础并不是很好,但他听话,我看着这么乖的孩子,想着只要努力,成绩肯定能行。”

  王老师和亮亮商量,以后放学愿不愿意留下来补课。亮亮一口答应。每天放学后,王老师就把疑难点再给亮亮讲一遍。“有时候我说亮亮你这个题又错了,换成别的孩子也许会不耐烦,亮亮总是听话地说,老师那我再做一遍,不厌其烦。”

  亮亮顺利考上了初中。毕业后,每次遇见王老师,亮亮总是远远地就立正站好,等老师走过来再问好。之前亮亮回来探亲,又拎着水果点心去看王老师。

  “他懂礼貌知感恩。”王老师说。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