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两月的两个想法
焦连伟死后的第二天,在水木清华机电系BBS上,一位自称是焦连伟“师弟”的人士留言:“焦老师从留校到现在就没有过过轻松的日子……尤其是最后两个月,焦老师已经濒临精神崩溃了。
最后两个月,焦曾先后向自己的导师陈寿孙教授提出过两个想法———离开清华与转做行政工作。
电机系的孙宏斌与焦连伟是同学,孙5年即拿下了研究生的全部课程,他步入副高的日期同样要远远领先于焦连伟。焦的多名同学毕业后也在不同岗位表现出色。
焦身边的人事后推测,这些对他都或多或少存在刺激。
在读研究生王佃(化名)对一件事记忆深刻———他特意邀请焦连伟做他的毕业论文答辩评委,未料素来平和的焦老师一口回绝。王佃后来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大错误”,因为他事后才知道焦连伟还没有副高职称,无资格担任答辩评委。
2004年9月,电机系新一轮职称评定拉开序幕。刚刚回国的焦连伟第一次提出了参评副教授职称的申请。
据其导师陈寿孙教授介绍,当时电机系共有10余人竞争三个副教授名额。据2004年12月公布的结果,焦排第四名,被淘汰。
“其实他表现不错了,而评审结果也很客观公正,淘汰是很正常的事情。”陈寿孙说。
而此后,他找陈教授谈话,称自己压力太大,想离开清华。
陈寿孙教授认可焦的想法———如果焦连伟去其他高校的电机类院系,拿个副教授头衔轻而易举。陈寿孙也一度亲自为其寻找途径。但后来焦认为清华有无可比拟的工作环境,加之考虑到儿子今后求学的便利,他在反复多次后打消了此念头。
后来,焦连伟又提出脱离专业做行政工作。这一度令陈教授痛心。在陈教授看来,焦在专业方面是大有前途的。
但陈教授考虑到焦的个人情况,并未阻止。去世前,焦担任电机系电力系统研究所党支部书记、系工会副主席等职务。
与他共事多年的邓佑满表示,焦连伟做支部书记跟做学术一样认真,每次开会都认真准备和组织。“在学校那样的学术环境里,认认真真地做党务,为全体党员同志服务实为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