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我的父亲母亲 (明华)
又到清明时节祭,父亲母亲的音容笑貌常常梦牵魂绕,算算时间,母亲离开我们已经30年,父亲也离开我们7年了。二老一生平凡朴实,把全部的爱无私的给了我们,呵护着我们这个家。二老的好,我们铭记在心,永生难忘!
我们是农村长大的孩子,深深感知农村生活的艰苦。我们知道,父亲很小就来苏州做学徒,那时的学徒可不像现在的打工,因为农村养活小孩有困难,更不用说上学了,当时我们的奶奶就通过熟人把父亲送到城里来做工,没有工钱,只能有口饭吃,几年满师了才有点贴补。
我们小时候,父亲一个人在苏州工厂上班,由于当时户籍制度管得很严,父亲户口很难转到城里,所以在工厂始终是临时工,享受不到正式工的待遇,收入比正式工要低得多。那时交通很不发达,苏南和苏北显得特别遥远,母亲拉扯我们兄妹三人在农村生活,要供我们上学,还要忙农田,支撑着这个家。后来通过父亲介绍,村里搞了个小工厂,母亲也在小工厂上班了,我们的生活才开始比同村人要好一点,当然母亲起早贪黑变得更忙了。
虽然生活艰苦,但积极努力,乐观向上的精神始终没丢。父亲在工厂,积极上进,专研技术,虽然认识不了几个字,但凭着实干的精神。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了工厂的技术能手和管理干部,还加入了党组织。母亲在农村凭着正直、善良、敬老、乐于助人得到邻里乡亲的认同,入了党,当上了妇女干部,有一年还得到县里的表彰。父母的言传身教,在我们的心灵烙下了深深的印迹。
农村的生活贫穷和艰苦,催生了农村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儿女的出路问题,成了父母最关心的事,从进工厂,当兵,上学,学手艺,转户口等办法中不断寻找突破口,家中仅有的收入都花费在为我们这些事上。如今我们都走出来了,二老却离我们远去。
刚到城里几年是我们生活最艰苦的时候,一家子住在十几平米的地方,刚工作收入很低,有时候粮食都紧巴巴的,当时我们家的条件与邻居相比至少落后五年。稍微好一点的是妹妹的裁缝铺子有些贴补,亲朋好友和邻居也有些照顾。最让人难受的可能是,对农村人的那种鄙视的氛围。一听到“乡下人”,心中就有一种莫名的自卑。其实父亲也看出我们的心思,经常提醒多学习,参加考试,并找关系让我脱产读书。现在想想,在当时正值改革开放,下海经商潮兴起的时候,给小辈这样的引导非常正确。
抽烟是父亲的唯一的嗜好,一根接一根,有时一天要两包。考虑到身体,母亲也劝他戒过烟。父亲有一段时间也坚持过,但最终没能成功。其实有时候发现他抽烟经常主动递烟和别人一起抽烟,有时一个人端坐在饭桌旁,一边抽烟,一边想着什么事。现在想想也许是抽烟能减轻他身上的一些生活压力吧。
追忆父母,勿忘二老养育之恩。
追忆二老,深知父母之重任。
愿二老天堂幸福!
2020年4月4日星期六清明节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