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淳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747644100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1年02月11日

典故

发布时间:2011-02-11 10:26:28      发布人: 孝行天下
       据潜江旧志载,黎淳状元公这么一带头,四方的文人学士们便相继赓和,以致辑成了花封堤诗歌一集,可惜未能流传下来。
  黎淳来到潜江,在一年后的成化九年,他为泽口的观音阁改名为新洲寺。据旧志:“明天顺间,知县吕文因(襄河)水涨倏成一洲,遂创观音阁,以镇水势。成化九年春,华容学士黎淳更名新洲寺。”但这位华容学士黎淳不仅仅只是为观音阁更了个新洲寺名,而且还给新改的新洲寺题了诗:“邱阜俄生百丈渊,果曾沧海变桑田。沙填鳌极中藏寺,地琐龙宫下有天。琴剑万千余里客,帆樯七十二湾船。江灵识我题诗意,岸草汀花散满前。”自从有了黎状元的题诗后,新洲寺便知名于江汉平原,知名于汉江中下游,甚至使得清光绪年间编纂的潜江县志,把它列为全县66座寺庙之首,加以记载并阐释它的演变。
  此三首诗之外,黎淳状元还为潜江的莲华寺、大佛寺也写了诗。和封建时代的许许多多文人雅士一样,黎淳也是一个对道观佛寺极怀感情的人。因为佛寺是外来文化“华夏化”的结晶,道观佛寺都是存列百般艺术精品的文化大殿堂,文化人又有谁不愿意涉足呢?现在的问题是,题名为《莲华寺》《大佛寺》的两首诗,是成化七年为花封堤而来时写的呢,还是为观音阁改名新洲寺的成化九年写的?我们推想,黎淳这一次到湖北后,从今天的汉口买舟,沿汉水西行,在泽口上坡时看了观音阁,并为之改名题诗,然后,在潜江县衙一帮官员的陪同下,来到了泽口接官亭小憩。闲聊中,也许是黎淳先开口问及潜江还有哪些佛寺,通过主人介绍又按照黎淳的要求陪同他参观了大佛寺、莲华寺,于是上述两首诗歌便在状元笔下产生了。这种推断,应该是合乎情理的。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