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讨
在几位委员相继发言后,周海婴开始发言,话题从“于丹现象”说起。周海婴认为,以前的“追星”都是追歌星、球星,而现在于丹签名售书成了一道风景,有的读者甚至在旅馆外站一个晚上,就是要看她一面,看不到就哭。“他们怎么会有这么深的感情?” 曾任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的桂晓风委员插话说:“她一次可签上万册。” “谁是于丹的追星族?”周海婴委员环顾会场,“这说明广大群众、老老少少都是有求知欲的,是追求知识的。” 周海婴说,“于丹现象”和“易中天现象”都说明——不是书卖不动,不是大家不看书、不买书。“那是因为很多书没有贴近老百姓,没有眼睛朝下。”
他指出,在相声领域也存在这一现象,很多人都说相声没落了,被小品替代了,但是突然冒出一个“郭德纲现象”。有人受不了,指责郭德纲“俗”:“人家俗,老百姓喜欢。你倒是俗俗看?” 由“于丹现象”联想到反复治理的书籍盗版问题,周海婴诚恳地向在场的数十位委员“检讨”:“有关部门花了很大力气反盗版,并且要大家提高觉悟,不要去买盗版书。但是我检讨一下,我也买盗版书。一本书五六块钱,想了解一下,就买一本翻翻,看完再当废纸卖掉。” 现在一本书动不动三四十块钱——书价虚高,使许多老百姓不得不去买盗版书。自称“也是出版同仁”的周海婴质问:“书价为什么总是定得这么高?” 周海婴建议从广大读者角度出发推广普及本和“廉价书”,将虚高的书价降下来,使更多的人享受到知识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