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声汉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768079870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7月03日

石声汉论著目录

发布时间:2010-07-03 14:43:37      发布人: 孝行天下

    一、已出版专著(按出版年代顺序)

    1.《国立中山大学广西瑶山采集队采集日程》,8万余字,1929年广州中山大学出版。

    2.《中国兽学丛书》(第一集),约16万字,1928年广州中山大学出版;《中国哺乳类学丛书》(第二集),1928年广州中山大学出版;《中国哺乳类学丛书》(第三集),1930年广州中山大学出版。

    3.《生命新观》,16.8万字,1944年3—11月《海王》杂志连载;1944年四川乐山武汉大学文化印书馆初版,1962年台北世界书局重版。

    4.讲义《植物生理学》,1952年西北农学院出版。

    5.《氾胜之书今释》,5.8万字,1956年科学出版社出版。

    6.《从(齐民要术)看中国古代农业科学知识》,7.3万字,中国农业科学研究丛刊之一,1955年12月;1956年《西北农学院学报》第2、3、4期连载;1957年科学出版社出版。

    7.《齐民要术今释》(1—4分册),共97.6万字;第一分册26.9万字,1957年12月科学出版社出版;第二分册23万字,1958年3月科学出版社出版;第三分册30.1万字,1958年5月科学出版社出版;第四分册17.6万字,1958年6月科学出版社出版。

    8.A Preliminary Survey of the Book CH’I MIN YAO SHU英文32开本l07页(中文书名《齐民要术概论》);1958年7月科学出版社第一版;1962年12月科学出版社第二版;1982年4月科学出版社第四次印刷。

    9.ON“FAN SHENG-CHIH SHU”,英文32开本68页(中文书名《氾胜之书今释》);1959年12月科学出版社第一版;1982年4月科学出版社第四次印刷;日本学者冈岛秀夫教授及其女志田容子曾将此书从英文译为日文,日本农山渔村文化协会1986年9月出版。

    10.《齐民要术选读本》,36.9万字,1961年农业出版社出版。

    11.《四民月令校注》,7.7万字,1965年3月中华书局出版。

    12.《两汉农书选读》,2.8万字,1979年8月农业出版社第一版,1981年11月农业出版社第二次印刷。

    13.《农政全书校注》(父亲的原稿为130余万字,1965年脱稿,现出版的是经西农古农研究室整理过的,为107.3万字);1979年9月上海古籍出版社第一版,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第二次印刷,1980年9月台北文明书局初版。

    14.《中国古代农书评介》,7万字,1980年5月农业出版社出版;本书经日本东海大学渡部武副教授译成日文,日本思索社1984年9月第一版。

    15.《中国农学遗产要略》(1964年脱稿),6万字,1981年3月农业出版社出版。

    16.《农桑辑要校注》(1963年脱稿),17.2万字,1982年3月农业出版社出版。

    17.《辑徐衷南方草物状》(1966年8月20日脱稿),1.7万字,1990年5月农业出版社影印出版。

    二、译著

    1.《中国植物学文献评论》(Emil Bretschneider著),4.1万字,1935年国立编译馆出版,商务印书馆印行;1957年商务印书馆再版。

    2.《比较生物化学引论》(Ernest Baldwin著),9万余字,1951年人民出版社出版。

    3.《动态生物化学》(Ernest Baldwin著),37.5万字,1956年11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4.《物理化学与胶体化学》,38.3万字(M.A.Κа6yлyков等著,与虞宏正、李萃麟等合译);195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1959年高等教育出版社新一版。

    5.《食虫植物》(C.达尔文著)(1965年脱稿),24.4万字,1987年9月科学出版社出版。

    三、已发表论文

    1.《广东北江瑶山初步调查报告》,1930年广州中山大学出版。

    2.《采集广西瑶山报告及请开辟瑶山为学术研究所意见书——第三届科学教员暑期研究会生物系工作报告》,1929年《科学月刊》第1卷8、9期,广州中山大学出版。

    3.《湘南之哺乳类》,1930年广州中山大学出版。

    4.《续记广东北江瑶山哺乳类》,1931年广州中山大学出版。

    5.《二千年前的中国旱农——<氾胜之书>初步整理分析》,1.4万字,1956年4月9日在北京自然科学史讨论会宣读。

    6.《介绍<氾胜之书>》,0.6万字,《生物学通报》1956年第11期。

    7.《啥时割麦好》,0.5万字,《陕西日报》1957年5月11日。

    8.《探索<齐民要术>中的生物学知识》,0.96万字,《生物学通报》1957年第1期。

    9.《以“盗天地之时利”为目标的农书——陈旉<农书>的总结分析》,0.63万字,《生物学通报》1957年第5期。

    10.《元代的三部农书》,0.96万字,《生物学通报》1957年第10期。

    11.《从<氾胜之书>的整理工作谈起》,0.65万字,《西北农学院学报》1957年第4期。

    12.《介绍<便民图纂>》,0.29万字,《西北农学院学报》1958年第1期。

    13.《试论我国人民最早对甘蔗与棉花的利用》,0.97万字,《西北农学院学报》1958年第1期。

    14.《关中的祖国农业遗产》,0.48万字,《科学与技术》1958年第4期。

    15.《小麦分期收割试验》,《西北农学院学报》1960年第2期。

    16.《中国古农学》,约0.7万字,1961年2月在北京参加民主党派双周座谈会的发言稿。

    17.《徐光启和<农政全书>》,2.1万字,1962年6月24—26日《光明日报》连载,后收入1963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徐光启纪念文集》。

    18.《试论我国从西域引入的植物与张骞的关系》,2万字,《科学史集刊》1963年第4期。

    19.《试论我国古代农书的运用》,0.84万字,《中国农业科学》1963年第10期。

    20.《对嫁接的一些揣测性解释》,1万字,《植物生理通讯》l963年第5期。

    21.《复种与套种》,0.3万字,《中国农报》1963年。

    22.《苗—秀—实》,0.9万字,《植物生理通讯》1964年第5期。

    23.《明末以前棉及棉织品输入的史迹》,约1万字,《陕西农业科学》1985年第2期。

    四、其他

    1.瑶歌(二百余首),3万余字,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周刊1928年9月第4卷第46、47期。

    2.《参观京、沪各地生物标本琐记》,《自然科学》1930年9月第2卷第4期,1934年4月第18卷第4期。

    3.《杨妹》,0.35万字,《海王》1948年6月12日。

    4.《忧谗畏讥——一个诗词故事》,0.34万字,《海王》1948年。

    5.《微生物和食物》,1.5万字,《我们的书》丛书之一,1950年开明书店出版。

    6.《生命和水》,1.5万字,《我们的书》丛书之一,1950年开明书店出版。

    7.《两个十三年——为西农校庆三十周年而作》,《西北农学院三十周年校庆专刊》,1964年。

    8.《农书系统图》,1957年绘制。

    9.《中国古代农书主要内容的演进》,1957年绘制。

    10.《植物教学挂图》(与辛树帜合编,戈湘岚绘图),1953年出版。

    五、未印行著作(不完全统计)

    1.《有机化学入门》,1951年中华书局接受出版,但未出书。

    2.《食物制造原理》,约35万字,系四十年代为四川乐山技术专科学校及高级职业学校开设“食品加工”课的教材。

    3.《对整理校印古农书工作的刍议》,0.21万字。

    4.《棉花》(翻译伯希和著作,译至14章)。

    5.《颜色是什么》(一)、(二)、(三),约2万字。

    6.《什么东西有颜色?》,约1万字,这是父亲20世纪60年代为广播电台讲座写的讲稿(有手稿)。

    7.读《焦氏易林》笔记,约20万字。

    8.读《广韵》札记,约10万字。

    9.古农书校勘笔记,约10万字。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