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曾经混混噩噩
雷根出生在匹兹堡,宾夕法尼亚州。“和大多数美国人一样,我从小不去思索我盘中的肉类和它意味着的死去的动物。我有一只小狗,她叫Tippy,我把它当作我的朋友。但是我没法将Tippy和我母亲从烤箱里取出的肉联系在一起”。雷根回忆。
“人的大脑很神奇,它不把完整的世界呈现给你,而是让你看到一个个分离的片段,就像从栅篱的缝隙间向外看。直到很多年以后,逻辑和各种生活经历才迫使我看清现实”。
年轻的雷根从不上进。翘课、打桥牌到凌晨三点,他甚至不穿袜子!当时不穿袜子是不可想象的浪荡行为,在公共场合暴露脚踝就如同单穿裤衩招摇过市。而他选择哲学专业的原因则是为了不学历史。
雷根在大学期间曾经做过屠夫职业的实习。“这份实习糟透了。不是因为我道德上抵触它,而是因为它太难了。切片,切丁,切末,绞碎,冰冷的肉终于在我钢铁的意志下妥协了。它们对我来说就像是木块和石头。”雷根在一次采访中说道。
一些人天生就相信动物权利,而雷根不是。“达芬奇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问,牛肉是哪里来的?羊肉是哪里来的?奶酪是哪里来的?当他得知这些食物的来源后就拒绝吃它们,从小就成了素食主义者。他到集市上看到鸟被关在笼子里,就把它们买下来然后放生。”雷根在德国海德堡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说。
“而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混混噩噩,当别人和我说小牛犊被养在狭窄的隔栏里,没有光线,无法转身,吃着让它们无法正常反刍的流质饲料,我说,原来这样啊;当别人和我说大象一天要走15英里,我会想,它们在封闭的马戏团里走不了这么远吧;当我看到HBO电视网上关于猫被活杀做菜的纪录片,我说,天哪你也看这集了吗?”
越南战争和甘地让雷根的思考发生转变。研究生毕业后的雷根成为了哲学老师。越南战争打响后,雷根和妻子南希积极组织策划着反战运动,同时他也开始思考究竟有没有一种暴力是正当的,有没有一场战争是正义的?他开始大量地阅读甘地。甘地的和平主义和非暴力主义(Ahimsa)第一次将动物带入了雷根的哲学思考。甘地认为非暴力应当超越物种的界限,这种思想是他坚持的素食主义的来源。受甘地的启发,雷根在1973年发表了论文《素食主义的道德根基》。
另一件改变雷根的事情发生在1972年的一个夏天早晨。陪伴雷根多年的伙伴和家人,卷毛犬Gleco,在过马路时被汽车撞死了。雷根和妻子南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陷入了无法自拔的悲痛中。Gleco的离世带给雷根理性逻辑无法触及的力量。“我意识到我对Gleco的情感带有随机性,若不是一系列机缘巧合,我可能会爱上另一只狗,也许它会叫Jock而不是Gleco。所以,我意识到不论是Gleco还是Jock,是狗还是其他动物,只要它有生命和感受,而且它的生命能因为我们的爱、同情心和正义感而变的更好,它就应该被尊重。”
“从这一刻起,我的心和脑才真正统一起来。哲学思考能为心灵带去甘霖,但或许只有经历才能让它酣饮。”雷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