幺爹幺婆纪念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781240277
本馆由[ 一丸诺夫 ]创建于2013年03月23日

协养侄儿八龄幺叔觅得生存计 叉捕黑鱼一年时间练就“神枪手”

发布时间:2013-04-20 17:31:28      发布人: 一丸诺夫

协养侄儿八龄幺叔觅得生存计   叉捕黑鱼一年时间练就“神枪手”

    自我懵懂时,就知道父亲叉鱼的本事了不起。记得我们家一直有一把五齿鱼叉,也经常见父亲背着鱼叉出去叉鱼,每次只需一小会儿功夫,准就能见到父亲一手拿着鱼叉,一手提着鱼回来。

    对于六十年代出生的我来说,能经常吃鱼是很惬意的一件事,也是我们家以及众乡邻在那个年代不用花钱就能改善生活的唯一项目。因此,我从小也就喜欢上用各种方法抓鱼(在我的抓鱼手段中,叉鱼技术是最差劲的,父亲的技术在我这失传了)。当然,吃鱼也随之成了我除吃饭以外的又一大爱好。

    有一次放午学回家,看见路边河面上很大一群黑鱼仔吐着泡在移动,凭直觉,这鱼仔群下面必定有两条很大的黑鱼。我飞一般奔回家,一边跑一边心里盘算着,不管自己叉法准不准,也要去试它一叉。

    我刚进门就一头撞见了父亲,我那个高兴啊,眼前立马浮现出母亲端出的热气腾腾的香气扑鼻--------我来不及跟父亲描述,取了叉,拉着父亲就跑跑。当我们父子两赶到那儿的时候,鱼仔群已经远离了路边。我们费了好大的劲才在距我发现处二十米开外找见它们。不要说叉着大黑鱼,离得又远,水面又反光,看见鱼仔冒泡都是很困难的事。我懊恼自己腿太短了,也后悔自己先前耽误了几分钟,要是早发现的话,不早就成了我的盘中餐了吗?看着鱼群继续远去,毫无回返的迹象,我也毫无吃鱼的指望了。只有父亲时而踮起脚尖时而猫下腰,还在努力地查看着------突然,父亲快速做出了要飞叉的架势,也只三五秒的功夫,鱼叉从父亲双手飞飚而出,划出一道完美的高中才知道的抛物线,稳稳地插在离岸边20米开外被雨水淹没的围埂上。看见叉竿在摇摆,水花在飞溅,不用说,一条起码四五斤的大鱼被叉中了。当父亲淌水拿鱼回来时,我看见那黑鱼嘴里还露出半个刺泥鳅。父亲说,这是刺泥鳅在吃黑鱼仔时被黑鱼吞掉的。

    回来的路上,我好奇的问父亲:“你是怎么看到它的?”父亲说是这个刺泥鳅暴露的。他在寻找时看见被雨水淹没的小埂露出的草尖在动,以为是黑鱼的尾巴在摆动,就朝着估算的鱼身中部掷出了一记飞叉,果然正中。我又问为什么父亲的叉法那么神。父亲说,那都是小时候练出来的。

    原来,1942年,在父亲八岁的时候,他的第一个侄子出生了,这个我辈最大的大哥生下来就面临一个生存难题,因为没有奶水,又不像现在有牛奶等替代品,饿死是很容易的事。在那个时代,喂鱼汤是唯一的办法。于是,这个由小小的打鱼摸虾演变成家中头等大事的大事,就神圣地落在了父亲的头上。那时起,父亲每天的工作重点就是抓鱼。因为使用鱼叉叉鱼相比其他办法简单,从此,父亲就耍起了他的独门“兵器”。又因为黑鱼的蛋白质丰富(当然那时候不懂这个),夏天容易看见,所以后来就干脆以叉黑鱼为主了。经过一年有余的坚持苦练,父亲的叉法日臻成熟,虽然不敢说百发百中,但在我的世界里,还没有看见有超越他的。虽然我日后也努力练习过,可惜始终不能到达父亲那样的水平,这也算得上我百年后无颜去见父亲的心病之一。

    多年后,在谈到我们这辈兄弟时,我说我们几十个弟兄中,怎么就大哥生得最黑呢?父亲不加思索地回了句:“生下来就靠吃黑鱼长大,该不黑?”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