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文
字幕
浠水王氏始祖九龄公暨古河王氏简介
公元前1046年——489年,西周时期,周灵王长子,名王乔,字子乔,号晋,黄帝四十二世孙,生于周灵王六年(公元前566年),晋幼有成德,聪明博达,温恭敦敏,年十五立为太子,辅佐朝政,灵王重之,诸侯从之,灵王二十二年(公元前550年)毂洛水泛,危及王宫,王欲壅之,太子晋直谏用疏导方法治理,灵王怒而不纳,废晋太子位为庶人,嫡居并州(今太原)晋娶杨氏,生子宗敬,十七而卒。
宗敬乃晋之子,为上大夫,迁司空中郎将,号曰王家,因以为王氏,为我王氏授姓之祖,享年63岁,葬晋阳城北五里,曰司徒塚。传至十七世离,离生子二:长子元为琅琊王始祖,次子威因居太原为太原王始祖。无论太原王还是琅琊王、三槐王,实质上总宗祖依旧是太原王。
传至宋建炎间(约公元1120-1178年),周灵王至九龄公大约75世时,宋皇帝暗弱,国力贫乏,,虽有岳飞等民族英雄奋起抗击,抵御外族侵略,终因奸臣当道,皇帝无能,导致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皇家整体迁都临安(今杭州)即南宋,国家被蒙古忽必烈分割,时任上饶县令的佐才次子九龄公嵩卿怀才不遇,忧国忧民,弃官不任,游历江北山川,来至今浠水团陂华桂山游学,九龄公饱学诗书,身高六尺,才貌双全,被当地盛姓财主相中,招赘为婿,自此九龄公在团陂安家立业,繁衍生息,育有四子,长子文焕武功盖世,后为元朝武魁,抉封兵马侯,次子文炳随兄南征北战亦封爵位,三子文灿为南宋末期科举人。幼子文兴,邑庠生随三兄文灿和盛母迁今关口大灵山落籍。后三兄文灿移居今罗田匡河,文灿育有二子,长子大邦随父居匡河,幼子大亨迁居一河之隔的古河(今白莲河水库内)。
移居古河的大亨公系九龄公之孙,为古河王氏之二世祖,大亨公见多识广,博学多才,独具慧眼,看中古河这块风水宝地,古河背靠高耸入云的望江山和旅游胜地三角山,面对川流不息、雄壮宽阔的古河,左有闻名全国的佛教圣地斗方山,右有绵绵叠嶂的英山和大别山,孕育了九龄公半数(近六万)子孙,后裔遍布六省三十县,裔孙分布星散,主要分布在古河、马龙塔儿坳、彭家港、蔡家畈、蒋家山、调军山、羊毫山。郭家山、天堂山、安徽、霍山、金寨、太湖、岳西、黄梅、蕲春、武穴、鄂城、英山 黄石、罗田、竹山、竹溪、谷城,陕西、白河、四川等地,后裔兴旺发达、英才辈出,安徽太湖六府冲系我七世祖均用后裔因一冲出六知府而得名。
大亨公成长于宋末元初,时逢乱世,大亨自幼聪慧好学,博览群书,退隐古河,教子有方,长子千三和次子千四诰封文林郎,幼子千八官至翰林院内阁大学士,荣禄大夫。其孙正一、正二、正三、正四、正五、正六、正九、个个知书达礼,学有所长,正四、正五、正六为同榜进士,正二高中科举人,自此大亨公满门书香,官运亨通。家兴业旺,大亨一家成为当朝享誉国内的名门望族。
大亨卒后,葬天然福地天鹅孵蛋,昭示大亨王家,渊源流长,代代相传,兴旺发达,直到永远。亨母余氏夫人及子孙万余卒葬库内水中。
作者:九龄公族谱通修总编总理,第二十七世孙景记建设
电话:13339960982 qq10705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