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信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804802153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1年03月20日

家族显贵

发布时间:2011-03-20 08:25:40      发布人: 孝行天下
      魏晋末年 ,天下大乱,各少数民族纷纷南下入主中原,建立自己的政权。公元四世纪末期,北方鲜卑拓跋部异军突起,联合其他部族,重建代国,后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魏初共有四十六个部落,其中鲜卑化的匈奴独孤部地位显赫,它世代与拓跋部王室联姻,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的两位姑母,分别嫁给独孤部的首领与王子们,北魏第二代皇帝拓跋嗣的生母亦为独孤氏。 独孤信便出生于这样的一个显贵家族之中。他生于北魏宣武帝景明四年(公元503年),祖籍云中,其祖先伏留屯曾任部落大人,是魏初最重要的官员之一。到独孤信的祖父俟尼时,俟尼举部迁往武川,在北塞防戍边隘。当时北魏都城设在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为防御柔然,北魏太武帝在北魏的北部边境,沿边要害之处设置了一些重要的军事重镇,镇将全由鲜卑贵族担任。俟尼便担任过沃野军镇的镇将。俟尼辞世后,由独孤信的父亲独孤库者继任部落酋长。独孤库者英勇豪爽,讲求节气,北镇人民无不敬服他。其妻费连氏也是贵族出身。由于有这样的高贵血统相传,他们的儿子独孤信天生一表人才,风度翩翩。并且,因为独孤信自小生活在辽阔的北方大草原上,受当地尚武之风的感染,骑马射箭,无所不精。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自幼熟读百家经史,深受汉文化熏陶。他认为祖宗们南征北战,威震四方,虽重武略,却忽视了文治,于是亲政后他便大兴“文治”。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他力排众难,迁都洛阳。南迁的鲜卑 贵族们迅速汉化,而仍留在北方驻守边防的鲜卑贵族们则因远离都城,受汉化影响小,依然保持着鲜明的鲜卑旧习:姓复姓,说胡话,着胡装,崇尚武艺,聚部而居。他们逐渐被淘汰,地位骤降,身份沦落。独孤家族亦是如此。
  戍守北方的鲜卑士兵们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他们沦为“府户”,位如奴隶,怨声载道,加上当地是各少数民族杂居之所,民族冲突日益严重,北部边塞成了一个充满危机的火药桶。正光五年(公元524年)初,高平镇(今甘肃固原县)镇兵推举高车酋长胡琛为高平王,举起起义大旗,北方人民欣然响应。义军力量迅速壮大,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下沃野镇,胡琛又派遣大将卫可孤率军攻打怀朔、武川二镇。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