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荣逝世十周年:时代巨轮轰隆向前,仍怀念
时间过得真快,张国荣离开整整十年。
2003年4月1日,他从文华酒店24楼一跃下,不到一年,密友梅艳芳穿红色婚纱从舞台逝去—自此,金粉银沙的香港娱乐盛世开始斑驳褪色,渐渐远去。
他们算娱乐江湖最后一代大佬倌。什么叫大佬倌?广东人以此称呼那些粤剧界的殿堂级人物。香港演艺界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沿续的还是自清末以来的戏班传统,TVB当红的男女艺人永远被称为小生、花旦,而想要红的演员,也自愿按着大佬倌的成长路线走—中环著名裁缝张活海(张国荣之父)的小儿子也不例外。
按戏班子规矩,首先要练童子功,要吃苦,要等,要候场,要熬,张国荣都经历过。他上世纪70年代中期就出道,1984年才红。很多年以后,香港经纪人用来训斥新人的话仍是“连张国荣也要挨十年”。人人都说他是美少年,饶是这样,还得先拍搞笑片、三级片《红楼春上春》,还得被人嘲弄,在台上唱得兴起把帽子丢下去,被人嘘—更耻辱的是,台下人还把帽子扔了回来。大佬倌最重要的是一项指标还要“做得”。亦舒在1988年的专栏里写他“多累还准时到达现场,一点没有怨言,要什么做什么。有时候发觉他疲倦得眼睛都红了,仍然赶通宵,而且及时完工,接着再归队拍电影。”嗓音不算最好,难得祖师爷赏饭吃,格外有舞台魅力,唱片横扫香港唱片市场,成为当时得势的青少年偶像。90年代,他转战影视圈,电影经典无数,《阿飞正传》《霸王别姬》皆名动一时。
不过,要当人人信服的大佬倌,最重要的仍是“红得”,一红就嚣张狂妄,难免被人视为骨头轻。张国荣从小在父亲的裁缝店长大,名仕淑女穿梭,自有一种见过世面的磊落,更有一种富二代的风致,天生性情温和,体贴细腻。大佬倌成名后的做派,不外乎杜月笙的名言“人生要下好三碗面”:情面、体面、场面。张国荣讲人情,合作过的男女一律成为密友,没见他同谁翻过脸,林青霞都感叹在香港找不出像张国荣那样讲情义的人。张国荣更讲体面,年轻成名,生活精致,浅水湾大宅,“很趋时的意大利家具,露台饱览海湾全景,床头放着小时候与姐姐的合照,旁边有一具舞蹈艺员的舞台雕塑,井井有条的衣帽间好比小型精品店”。见了长辈会叫SIR,开车在小巷上碰上邻居,会把自己的黑色平治四二零轿车停下礼让……当然更讲场面,出手豪绰,夜店消遣时看到熟人会无声无息地帮人埋单,看到落难的后辈随时接济,身上的华服手表,看上就拿去,豪爽大方爱讲派头。像张国荣这样的大佬倌,又分外讲骨气,曾因与谭咏麟的双雄局面引发大规模歌迷纷争,昂贵名车被对方歌迷划花,于是1989年9月突然在一次公开演出中戏剧性地宣布将告别歌坛,1990年更高调宣布移民加拿大。离开时接受《号外》采访,决绝地说:“这是我最后一个采访。”
生活毕竟逼人,转身虽华丽,岁月却漫长,一个正当盛年的33岁男人怎么可能这么快开始养老?1995年,他食言,宣布复出歌坛,重新唱歌。“我就是我,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复出的张国荣明显有豁出去的放任,2000年更以长发红裙现身“热·情演唱会”,引发香港社会巨大争议。
大佬倌曾领一时风骚,但时代巨轮轰轰往前开进,速食时代来临,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十五分钟名人,年轻的身体被包装靓丽丢出来卖钱,没有人在意他们的命运和嗓音。“不过是一盘生意”,有人说。2002年,被投资人放了鸽子的他天真地同记者抱怨:“我张国荣为香港歌影坛贡献了那么多,得过那么多的荣誉,为什么他们不支持我一下?”
慢慢地,他与这个圈子格格不入,他的情绪起伏不定,他开始怀疑自己中了巫术,他说犯病的时候“浑身的肉都要给撕开”,他说“我一生没做坏事,为何这样?”
寂寞的大佬倌。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