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岁救援英雄离世,千盏烛光送别“猫殿下”
少说多做,默默奉献——他用一生践行这八个字,却在最灿烂的年华悄然离去/
2025年6月19日16时15分,南京城阴云低垂。
秦淮河的水静静流淌,定淮门大桥上车流如常,而南京蓝天救援队的值班室里,对讲机突然传出一阵压抑的啜泣。
创始人孙建伟(队内编号:苏NJ003)停止了呼吸,年仅38岁。
那个被队员们亲切唤作“猫殿下”的硬汉,永远合上了双眼。
01 十年坚守,铸就生命防线
时间拨回2014年。
几位怀揣公益理想的年轻人聚在南京一间简陋办公室,白墙上用墨水写着“少说多做,默默奉献”——这便是蓝天救援队的初心。
孙建伟正是创始人之一。
装备车里的温度
“现在队里用的装备车、冲锋舟、破拆装备,还留着建伟的指纹。”一位老队员红着眼睛说。
这些“老伙计”见证过太多生死时刻:2016年寒冬,定淮门大桥下的水域搜救;2018年校园疏散演练场上的奔跑;2023年暴雨淹没雨花台区时,在齐胸深的水中转移受困者的深夜。
永不缺席的背影
翻开任务记录册,孙建伟的名字出现上百次:
- 秦淮河灯会的水面值守,烟花照亮他冻得发紫的脸
- 马拉松赛道旁跪地抢救中暑选手的侧影
- 汤山水域打捞作业时被钢丝划破却浑然不觉的手掌
“有危险他总挡在前面,”队友回忆道,“他说创始人就得当队伍的‘防弹衣’。”
02 暗夜独行,照亮他人的灯
去年初,孙建伟在任务间隙昏倒。
诊断书像一道闪电劈进救援队。
没人想到,这个扛着破拆工具冲锋的汉子,自己正被病魔吞噬。
最后的救援
病房成了他新的“指挥部”。
手机24小时开机,屏幕上跳动着任务群消息。
“冲锋舟机油要换了”“新队员水域培训方案已发”——他用颤抖的手打字指导,却绝口提及自己的疼痛。
更让护士动容的是,他总笑着安慰探病的队友:
“等我归队”成了他最后的谎言。
03 永不熄灭的星光
6月20日的讣告引发全城哀思。
市民自发在秦淮河畔点亮烛光,水面浮动着点点暖黄。
“2018年灯会我女儿落水,是孙队长把她托举起来的。”一位父亲放下一束白菊。
救援队基地里,那辆斑驳的装备车被轻轻启动。
“建伟你看,发动机声还像十年前一样亮。”队长抚摸着方向盘哽咽。
车里,整整齐齐叠着孙建伟生前最爱的队服,编号苏NJ003的金属牌被擦得锃亮。
最重的承诺
讣告末尾的誓言让人泪目:
“建伟的家人,就是我们的家人”
这不是一句空话。
队里已设立“建伟基金”,每月从队员们有限的补贴中挤出款项,用于照顾他年迈的父母。
那些他亲手带出的90后队员,如今轮流接送他的孩子上学。
当城市华灯初上,或许再不会有那个昵称“猫殿下”的男人,抓起救援包冲向风雨。
但他留下的光,已融入南京的万家灯火——
秦淮河畔的冲锋舟马达仍会轰鸣,校园逃生演练的哨声依旧准时响起。
新一代救援队员制服的左胸口,多了一枚小小的蓝色徽章:三滴水的波纹托着一颗星,那是所有队员投票选出的“建伟图腾”。
水波象征他守护过的江河,
星光指引着永不迷航的征途。
少说多做者沉默离去,
默默奉献者终成星河。
全国各地蓝天救援队无处不在
后记:本文发出前,笔者在救援队基地看到最新入队的19岁大学生小陈。他指着苏NJ003的队服说:“上周我在长江边参与第一次任务时,总觉得有人在背后帮我推冲锋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