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著名国家一级表演艺术家万小散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826839416
本馆由[ 逝者安息]创建于2013年05月03日

母亲万小散您一路走好,我爱您

发布时间:2013-05-05 08:10:49      发布人: jackson

“母亲您一路走好,我爱您”

“2013年5月2日10时08分妈妈离开了我,也许这对妈妈是种解脱,妈妈您离开时的表情很安祥,医生都说您走的时候很快,没有任何挣扎,并且嘴角上扬,您安心我会坚强,我会让您放心,母亲您一直是我的骄傲,母亲您一直是我的榜样,母亲下辈子我还做您的儿女,母亲您一路走好!我爱您!”5月2日23时45分,王月罕娇在微博里写下了母亲走后的第一段话。

在给记者发来的短信里,她说“这段时间自己已经蒙了。”

对于德宏人来说,大家对万小散并不陌生,她被称作德宏“孔雀公主”、傣剧“女神”,美国媒体称她是“美丽天使”。

“凡有井水处,即唱小散歌。”从当地人对万小散的描述中,可以窥视到她的魅力。

1980年,年仅16岁的万小散在傣剧《娥并与桑洛》中崭露头角,之后她又主演了《孔雀公主》《竹楼情深》《朗西娜》等20多部傣剧,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舞台人物形象,深受傣族观众的喜爱。她的艺术风格在南亚、东南亚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同时还受到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人民的喜爱。

她主演的傣剧《朗推罕》(《孔雀公主》)上演后,场场爆满。

“有观众找到她说‘孔雀公主的故事我们从小不知听了多少遍,但不知道孔雀公主长什么模样,今天看了演出我们才明白,孔雀公主就是你。’”德宏州傣剧传承保护展演中心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说,万小散被傣族群众称作是傣剧“女神”。

“2003年,万小散出任德宏州傣剧团副团长,不仅负责表演,还要管理演员队伍的日常工作和排练,因而加班是常有的事。雨季时,万小散指导演员们加紧排练,加工7到10部戏。雨季过后,她就带团下乡演出,每月都坚持两到三次,每次最少5天。”德宏州傣剧团团长们从高说,观众喜欢她的演出,每次见他们都直接说“万小散剧团送戏下乡”。

患病三年零五个月,一直乐观坚强

2009年12月3日,她下乡到瑞丽演出时,感到身体虚弱、头晕目眩,在舞台上突然晕倒。回来后到剧团的医院打针。然而医生发现打针的创口处血流不止,于是赶紧提醒她去大医院检查。当天,检查报告确诊为M3型白血病。

确诊后,丈夫王明亮把家里的一套房子贱卖,还向亲戚借钱,为她做化疗。为了照顾生病的母亲,女儿王月罕娇也辞去了工作。

“她在昆明进行手术期间,满怀希望地等待着自己能好起来。每次化疗的间隔期,她还去单位上班。”王明亮说。

去年11月,万小散的病情突然加重,经过上海和北京的专家会诊,要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否则可能有生命危险。去年12月,经过联系,家人准备让万小散去北京解放军第三○七医院治疗,医院让准备先期费用30万,后期准备80多万。

“如果配型合适治愈率能有98%。”当时,王明亮相信,妻子的病有希望治好。

“生病前录了一半的专辑《美丽德宏》,病后又录了另一半,她希望傣族的音乐能传承下去。” 在王明亮眼里,妻子一直都是很坚强的,“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她病情的恶化。”

王明亮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等有时间会把这盘专辑送给记者,里面的歌都非常好听。

那时身在病中的万小散,依然积极乐观,虽然三年的治疗让她身体消瘦、头发脱落、全身乏力,也让她在舞台上渐渐淡去身影。但此前记者采访时,她总是微笑着,还当场清唱了自己喜欢的歌曲

“有时候自己会偷偷地哭,但想想以前下乡时做农活,教那些小年轻唱歌等等,心情又好一些。”万小散生前接受德宏电视台采访时说,“自己真的不愿意再想这些伤心的事情,更多的都是想高兴的事。”她还告诉记者,等病好后恢复一段时间,她想把和同事合作的歌曲录完,传承傣族音乐。

因为多年的治疗,其家庭无力再承担昂贵的医疗费,2012年12月26日德宏州发出《关于救助万小散的倡议书》后,州红十字会共收到向万小散定向捐款4万多元。其家人也先后收到来自社会各界的一些捐款。

“既然问题出现了,只能面对,一家人团结才是最重要的。”王月罕娇遗传了母亲的乐观。但她没想到,母亲会那么快就离开她。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