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北大教授林焘先生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林焘先生发挥自己在语音学界中北京标准音发音和研究均为一流的优势,为国家汉语拼音方案的出台、颁布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1957年,他在《北京大学学报》上发表的《现代汉语补语轻音现象反映的语法和语义问题》之论文,开创了语言研究语音、语义与语法统筹兼顾的方法论先河。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林焘先生在倾心北大的语言教学的同时,一手与王力先生合作为汉语史音韵学著书立说,一手与朱德熙先生合作,撰写《现代汉语》(朱德熙先生1990年亲自和我说:“北大现代汉语我领着驾语法马车,林焘先生领着驾语音马车。”)。又一手为国家和社会上的推广北京语音标准音作有效指导。当时盛播中共九评和朗诵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级广播员夏青、葛兰就曾因发音问题请教过林焘先生。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林焘先生几近六旬,又迎来了他语音学术创新的又一个春天。他奉北大之重任,组建北大语音实验室,实验语音学成了中国高校最新的学科之一。他不仅把20年代刘半农的语音实验传统发扬光大,而且自己又亲赴美国加州学习进修,成为中国仅有的既精通汉语音韵学又精通汉语实验语音学,在语音上既考古又释今的专家。他携王理嘉教授主编的《北京语音实验录》、《语音学教程》两本书,既是中国语音学的创新之作,又是中国语音学的权威教材。他又同王力教授一起对郭锡良、唐作藩等人编写的新版《古代汉语》作审校,这部三卷书,在全国发行量和使用量都是相当大的。
林焘先生还利用古今语音、中外语音、国语方音的综合研究优势,对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北京话进行多年研究。他的《北京话调查与研究》成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北大乃至全国最有影响力的精品课之一。笔者就是在拜读了林先生在《中国语文》上发表的《北京官话溯源》,而从此走上了在林先生指导下研究满语和汉语结合的北京话道路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