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牧君先生生平
著名电影理论家、翻译家、评论家,原中国电影家协会书记处书记(1988—1992),《世界电影》原主编,中国世界电影学会原副会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邵牧君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6月12日与世长辞。享年87岁。
邵牧君先生1928年12月26日生于上海。1949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文系,获学士学位;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外国文学系,获硕士学位。1951年9月接受国家分配,就职于中央电影局艺术委员会,从事编译外国电影资讯的翻译工作。从此,将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新中国的电影事业。
邵牧君先生有扎实的中,英文功底,还通晓德文,法文,意大利文等多国文字。因此,在20世纪50-60年代,就翻译了大量西方电影理论,电影剧本,创作经验等电影艺术领域的专著,并编辑,撰写了有关论文。由于当时只能作为“内部参考资料”,所以很少署名;其中有据可查的(1951-1965)就多达400余万字。重要的译著有:《戏剧与电影的剧作理论与技巧》(约.霍.劳逊著),《电影的本性》(齐.克拉考尔著),《电影作为艺术》(鲁.爱因汉姆著),《卓别林的一生》(乔.萨杜尔著)等。
邵牧君先生非常热爱电影事业,对工作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即便在1957年遭受了政治上的不公正待遇,他也没有消沉。仍然专注于西方电影的译介,研究工作,笔耕不辍。因此厚积薄发,当“文革”结束时,他在50-60年代的译著以及1980年出版的《西方电影史概论》就成为引领业内人士了解和研究西方电影理论的必读书。由此确立了他在电影研究领域的专家地位。
改革开放之初,邵牧君先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他参加了《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影卷》,《电影艺术词典》,《世界电影鉴赏辞典》等辞书的翻译和写作,同时还全力以赴
恢复《电影艺术译丛》(《世界电影》杂志1980年以前的刊名)的编辑和出版,以便组建一支年轻的译介外国电影研究资讯的队伍,更加适应电影文化建设的需要。
《世界电影》是邵牧君先生参与创办并长期主持的一份刊物(1978-1983任副主编,编辑部主任;1988-1992任主编;1993-1996任特邀主编)。邵牧君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在这份至今已有60年历史的刊物上比较系统地译介了世界各国的电影理论,电影史,电影剧本,电影人物,创作动向,风格流派,艺术鉴赏,以及创作经验等方方面面的研究资讯。他不仅译稿,撰稿,还做了大量的选材,校稿等“幕后”工作。他以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指导刊物的编辑工作,制定了严格的流程。他的译文是“信达雅”的典范,少有可以比肩者。但他从不盛气凌人,只要向他请教,都能得到耐心地辅导。经他校订的译稿,质量显著提高,但他较少署校。在邵牧君先生的带动下,《世界电影》编辑部逐渐形成了较浓厚的学术氛围,而且初步建立起一支相对稳定的年轻的译者队伍。
邵牧君先生是新中国研究外国电影的“拓荒者”,更是为国人译介国外电影研究资讯的“先行者”。在西方经典电影理论的研究领域,他的译作和著述涉及了电影艺术的各个方面。这需要坚实的文化底蕴和敢于担当责任的气魄。为开阔业内人士的眼界,提高国人的电影文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还参与举办了许多研讨活动(如《现代文艺思潮与现代电影学术研讨会》,《苏联电影研讨会》,《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电影研讨会》等等);并且经常应邀到全国各地讲学,仅1980-1982年,他在国内的讲学活动就有20余次。
1983-1988年邵牧君先生有机会涉猎本国电影的研究。他熟练运用西方经典电影理论以独特的目光分析中国电影,并针对国产电影的现状阐明自己的见解。他撰写的“《老井》品析”,“《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四题”,“话说《黄土地》”等影评,以其坦诚的观点,丰厚的学识,明晰的逻辑,生动晓畅的文字引起业内的关注;是不可多得的上乘之作。
邵牧君先生性格坦率。因为是无党派人士,发表观点时,总是直抒己见,从不说空话套话。他尽管不接受某些西方现代理论,但仍在《世界电影》上客观全面地予以介绍。他的文章从不装腔作势,故弄玄虚,总是直指问题的核心。他善于辩论,但争辩时态度平和,绝不会因学术之争而结怨。他的学术成果也受到国际学术机构的重视,曾多次邀请他出席各国的学术研讨活动。1984年12月,他在美国夏威夷檀香山国际电影研究会上发表演讲,并荣获卓越贡献奖。此后他又多次赴欧洲,美洲讲学和考察,并参加各类会议。
1992年邵牧君先生办理了退休手续,但又接受了编辑部的一再挽留,继续担任《世界电影》的特邀主编;一直工作到1997年才正式离开工作岗位。退休以后,他仍然热切关注着电影事业的现状,将自己穷半生精力的研究心得写成专著,留给后人。其中重要的作品有:《世界电影全纪录》,《西方电影史论》,《电影的本性》,《禁止放映----好莱坞禁片史实景》,《电影新思维----颠覆第七艺术》等(约三四百万字)。
为表彰邵牧君先生为我国文艺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93年授予他终身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荣誉待遇。
邵牧君先生一直认为自己身体健康,因此一贯以充沛的精力勤奋地工作。实际上,晚年的他早已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等慢性病。真正将他击倒的是脑血管病(阿尔兹海默症)。在饱受病痛煎熬的几年中,他因年迈体衰已丧失了一切自理能力。对于他的离世,电影界业内人士深感遗憾和惋惜。
我们将永远记得这位在电影研究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重要的先行者!
愿邵牧君先生安息!
中国电影家协会
2015年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