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适存生平
王适存,1926年9月26日生于湖南省长沙市,祖籍湖南省邵阳市。
1944年,他考入浙江大学航空工程系,先在贵州上学,抗日战争胜利后搬回杭州。1948年作为浙大第一届航空系学士毕业。毕业后被老师推荐到中国航空公司上海龙华机场当技术员。1949 年上海解放前夕,中国航空公司撤到台湾,他和一些不愿去台的人毅然留下,迎接解放。
1949年秋,他回浙大母校,任航空系助教。他一方面辅导《空气动力学》课程,一方面接手并完成浙大风洞研制工作。1952年秋,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他随浙大航空系来到南京,在与交通大学航空系和南京工学院航空系合并成的华东航空学院任讲师。除讲授《流体力学》等课程外,在学习苏联教育的过程中,他还翻译了俄文《空气螺旋桨》一书,为了解直升机旋翼打下了基础。
1956年,王适存考取了派往苏联留学的资格,先在北京俄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学习俄语一年,1957年秋进入莫斯科航空学院攻读直升机专业。不久,适逢毛主席访苏,他荣幸地聆听了毛主席关于“你们年青人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的著名讲话,受到极大鼓舞。1961年春,王适存获得了副博士学位。在莫斯科航空学院学习期间,师从俄国直升机界著名学者维里德格鲁贝。他的学位论文“直升机旋翼广义涡流理论”解决了当时旋翼在前飞时流场计算的老大难问题。
1981年,王适存光荣地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获得了新的活力。他一方面继续致力于教学、带研究生和旋翼涡流理论的应用研究,另一方面,他还尽力参加教学管理工作和积极参加社会学术活动,担任南京航空学院飞行器系主任,中国航空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航空航天学会理事长,以及中国航空学会直升机专业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