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妞”怀念石联星
父母在1936年就是南京国立剧专的同学。1945年母亲来到延安鲁艺任教。那时单身汉的父亲早已在延安,老同学相见分外亲切,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陈强叔叔非常风趣地描述了当时的情景:“你妈妈从国统区来到延安,高高的个子,穿着旗袍,年轻、帅气又漂亮,一个非常能干,戏演得非常好的女演员真是不可多得。我的老朋友风子(战友们对父亲的爱称)倒好,老往石联星那儿跑,还背着石联星的女儿梅子到处玩。我们看着他们一副革命加爱情的亲热样子,真让我们这些单身汉羡慕不已……1949年,风子拍解放区第一部故事片《中华女儿》,石联星同时拍《赵一曼》,赵一曼的形象被塑造得十分成功。这两部电影双双在1950年第五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上为新中国赢得第一个国际大奖。风子是有名的拼命三郎,石联星为了风子,放弃了自己的演员生涯……”
在我的记忆中,我们姐弟三人从童年到成人都是在对父母的思念中度过的。我们比一般孩子更多了解到了与父母分离的痛楚,也更珍惜与父母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在家中爸爸总是笑称妈妈是我们家的“政委”。妈妈经常帮爸爸分析形势,确定方向,那时候妈妈给爸爸剪的报就一大摞。斯琴高娃曾深有感触地说:“1981年当凌导演拍《骆驼祥子》确定我演虎妞时,我心里一点底儿都没有。后来凌导演和石大姐共同努力把人艺老演员叶子大姐请到家里来,非常生动地讲了老北京的风俗,所以我才有了信心。那个时候,如果凌导演没有石大姐做后盾,老爷子也不会有这样充沛的精神。这是他们夫妻为了电影事业,为了给世人送上最优秀的艺术作品,而体现出他们的爱。影片《骆驼祥子》局审通过的当天,老爷子一个人静静地走到电话机旁第一个给石大姐打电话,他当时的表情使我感动至今:‘老伴啊!《骆驼祥子》,经过两年的努力现在竣工了,通过啦!’话讲一半老爷子已泪流满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