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警察学院的骄傲,我们心中的英雄——樊冠钰
第一次赴利比亚维和时,妻子身怀六甲;第二次赴苏丹维和时,他承受了更为严峻的考验。在维和的日子里,每逢遇到节假日,听到营地上的国歌,他会和战友一样忍不住流下眼泪。他说,通过维和,他对国家、事业、家庭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远赴利比亚执行任务,他被授予联合国和平勋章,被公安部评为“优秀维和警察”,获得“中国维和警察荣誉勋章”。赴苏丹维和,苏丹维和任务区维和警察总监亲自为他颁发“联合国和平勋章”,他再次被公安部评为“优秀维和警察”。回国后
优秀大学生警校“淬火”
“之所以能有今天,真的很感激河南警察学院,是她把我从一名大学生锻炼成真正意义上的警察。”位于郑州市俭学街的河南警察学院内,见到樊冠钰后,他显得很谦和,谈起两度出国维和,以及取得的一系列荣誉时,他如是说。
1998年,樊冠钰以英语专业八级的硕士研究生身份,从河南大学来到河南警察学院(原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任教。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专业很理想,现实很困难!但幸运的是,学校不断给他创造更成熟的条件。
一开始,樊冠钰担任不同学历层次的英语教学任务,他能够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不断尝试并探索出易懂易学、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每学期,他的外语课都很受学生的欢迎。在每学期学校组织的“专家、同行、学生3+1”教学评价活动中,樊冠钰的教学成绩均为优秀。
警察学校的性质决定,在这里仅仅是一名合格的英语老师是不够的。在此期间,他接受了驾驶、射击、公安专家授课等培训,一步步从老师成长为警察。2001年,在学校的推荐下,樊冠钰到了郑州市公安局最基层的派出所,一蹲就是半年,与民警一起备勤、接警、调解纠纷等。2003年,根据学校安排,他再次到郑州市公安局最基层的刑警中队接受半年锻炼。在最基层实战单位,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他的自身素质得到了飞跃。
几年来,在繁忙的教学之余,樊冠钰参与主持完成厅级科研项目5个,在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公安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探析》、《信息时代公安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建构》等学术论文13篇,先后主编著作3部计29万字。这一切,都为他成为一名优秀的维和警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天,学校公告栏的内容吸引了他:公安部在全国选拔维和警察,中共党员,具有5年以上公安工作经验,达到联合国任务区工作语言要求……
“我受党培养多年,学校又给了我这么多的锻炼,我应该去试一试。”樊冠钰想。
首度出国享誉利比里亚
“我国有近200万名警察,能参加培训的不到2000人,中国维和警察绝对是千里挑一。”谈起维和警察的选拔,中国维和警察培训中心主任高心满说。
在位于河北廊坊西郊的中国维和警察培训中心,樊冠钰先后通过了体能、射击、驾驶、外语、心理测试等科目的考核,并经联合国官员甄选,最终戴上了湛蓝色的贝雷帽,成为一名真正的UNPOL(联合国维和警察)。
2004年5月,他与队友来到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重建警察队伍,为当地警察传授射击、车辆驾驶及建筑物搜索、盘查等警务技能,并负责83名国际警察和2100多名当地警察的人事管理。
一下飞机,映入眼帘的是乱飞的蚊虫,衣着褴褛的群众。历经部族冲突与战乱的利比里亚满目疮痍,疟疾、鼠疫、伤寒等疾病到处流行;武器流散在这个国家的各个角落。即使在大白天,也会经常听到枪声,流弹不知道什么时候会从耳边飞过。尤其是那些饥饿灾民眼中透露出的恐惧眼神,常常刺痛樊冠钰的心。
在重建警察秩序过程中,樊冠钰随时都要经受生与死的考验。2004年10月28日,首都蒙罗维亚发生种族冲突,樊冠钰的宿舍就处在暴乱的中心,石头、瓦块像雨点一样在窗外乱飞,有的还穿过窗户落入屋内,樊冠钰和战友们被困在屋里整整5天,食品告罄。
更为严重的是,樊冠钰一次突然发烧,体温持续在40摄氏度,昏迷过去。等他清醒过来,护理他的队员告诉他,他得了疟疾。幸好他加大剂量服用了随身携带的抗疟疾药,又被及时送到医院救治。就在他住院的第四天,一位波兰籍联合国民事人员在樊冠钰住的医院去世了,死因就是疟疾。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樊冠钰与队友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完成了对第一批当地警察的理论教学和实战训练,并从中挑选了14名优秀警察加入老师队伍,使当地警察队伍由被“输血”变成具备“造血”功能的队伍。
2005年7月,在维和结束后,樊冠钰被联合国秘书长特别代表和警察总监授予“维和勋章”,被工作所在的警察学院评定为“优秀”,获得警察总监、警察培训联络官和警察学院院长共同签发的“特别贡献证书”。
,樊冠钰重返教育岗位,如红烛般默默的燃烧自己。
“通过维和,我发现,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稳定,根本谈不上发展,更谈不上强大。回国后,我时时为我的祖国感到自豪。”樊冠钰说。
2009年9月,樊冠钰再次入选联合国维和队伍,前往苏丹参与维和任务。临别时,校党委书记毛志斌叮嘱他:“在展现中国警察良好形象的 同时,希望你与队友交往中能带回一些优秀的经验。”
苏丹连年战乱,基础设施落后,物质条件匮乏,工作、生活环境极为恶劣,潜在的危险无处不在。从北京起飞近17个小时后,飞机终于在苏丹首都喀土穆着陆。一下飞机,每个人的身体立即被巨大的热浪包裹,再加上苏丹红红的国土,从视觉到感觉都仿佛置身炎炎火海。
樊冠钰在战地日记中写道:“被前批战友安顿在一家同胞开的‘宾馆’,有一个窗机一个吊扇,大概自从安上就一直处于工作状态,它们发出直升机般的轰鸣,制冷效果却似乎没有,房间温度还是38摄氏度。也难怪,地面温度六七十摄氏度。即使这样,我还是很知足,比当初利比里亚的条件强多了。”
由于食物都是高温下露天存放,极不卫生,腹泻和疟疾不时侵扰着维和人员。从到苏丹第二天,腹泻就开始折磨樊冠钰,药物和治疗基本上都不起作用,在饱受将近20天困扰之后才得以恢复。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先后在联合国苏丹维和总部警察培训部、联合行动中心及总部后勤部工作。其间,他经手电脑、发电机、帐篷等大型培训装备器材160件(套),各种文具4个集装箱,未出现任何差错;他还主动请缨,8次为刚到任务区的维和警察上培训课,以扎实的基本功、过硬的职业素养赢得了驻在国民众和当地社会的理解和尊重。
由于任务繁重,樊冠钰曾不分昼夜地工作,并饱受疟疾、腹泻等疾病的困扰,但他始终以乐观的心态,团结战友,克服复杂的政治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和危险的工作任务等诸多困难,恪尽职守、不辱使命,圆满完成各项维和任务。由于表现出色,2010年8月,苏丹维和任务区警察总监亲自为樊冠钰颁发了“联合国和平勋章”,他再次被公安部评为“优秀维和警察”。
樊冠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了中国警察的形象。一位和樊冠钰共事的加纳警察告诉他,“同你一起工作,使我了解到中国警察最讲原则,最尊重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