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维和警察优秀代表樊冠钰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876752303
本馆由[ 孝行天下]创建于2023年03月01日

樊冠钰两度维和,他向国际社会展示“河南力量”

发布时间:2013-05-02 15:26:36      发布人: 一米阳光

  自2000年我国开展国际维和以来,我省先后向外派出8人次。其中,来自河南警察学院的副教授樊冠钰先后两次分赴利比里亚和苏丹维和,并成为我省第一位赴非洲维和警察。维和期间,他受联合国指派,提升当地警察的执法能力与水平,重建、重组一个现代的、民主的警察执法体系。

  第一次赴利比里亚维和时,妻子身怀六甲;第二次赴苏丹维和时,他承受了更为严峻的考验。在维和的日子里,每逢遇到节假日,听到营地上的国歌,他会和战友一样忍不住流下眼泪。他说,通过维和,他对国家、事业、家庭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远赴利比里亚执行任务,他被授予联合国和平勋章,被公安部评为“优秀维和警察”,获得“中国维和警察荣誉勋章”。赴苏丹维和,苏丹维和任务区维和警察总监亲自为他颁发“联合国和平勋章”,他再次被公安部评为“优秀维和警察”。回国后,樊冠钰重返教育岗位,在培训部主任助理的位置上,为了警察队伍的强大,如红烛般默默燃烧自己。

  优秀大学生警校“淬火”

  “之所以能有今天,真的很感激河南警察学院,是她把我从一名大学生锻炼成真正意义上的警察。”昨日上午,位于郑州市俭学街的河南警察学院内,见到樊冠钰后,他显得很谦和,谈起两度出国维和,以及取得的一系列荣誉时,他如是说。

  1998年,樊冠钰以英语专业八级的硕士研究生身份,从河南大学来到河南警察学院(原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任教。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专业很理想,现实很困难!但幸运的是,学校不断给他更成熟的条件。

  一开始,樊冠钰担任不同学历层次的英语教学任务,他能够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不断尝试并探索出易懂易学、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每学期,他的外语课都很受学生的欢迎。在每学期学校组织的“专家、同行、学生3+1”教学评价活动中,樊冠钰的教学成绩均为优秀。

  警察学校的性质决定,在这里仅仅是一名合格的英语老师是不够的。在此期间,他接受了驾驶、射击、公安专家授课等培训,一步步从老师成长为警察。2001年,在学校的推荐下,樊冠钰到了郑州市公安局最基层的派出所,一蹲就是半年,与民警一起备勤、接警、调解纠纷等。2003年,根据学校安排,他再次到郑州市公安局最基层的刑警中队接受半年锻炼。在最基层实战单位,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他的自身素质得到了飞跃。

  几年来,在繁忙的教学之余,樊冠钰参与主持完成厅级科研项目5个,在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公安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探析》、《信息时代公安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建构》等学术论文13篇,先后主编著作3部计29万字。这一切,都为他成为一名优秀的维和警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天,学校公告栏的内容吸引了他:公安部在全国选拔维和警察,中共党员,具有5年以上公安工作经验,达到联合国任务区工作语言要求……

  “我受党培养多年,学校又给了我这么多的锻炼,我应该去试一试。”樊冠钰想。

  首度出国享誉利比里亚

  “我国有近200万名警察,能参加培训的不到2000人,中国维和警察绝对是千里挑一。”谈起维和警察的选拔,中国维和警察培训中心主任高心满说。

  在位于河北廊坊西郊的中国维和警察培训中心,樊冠钰先后通过了体能、射击、驾驶、外语、心理测试等科目的考核,并经联合国官员甄选,最终戴上了湛蓝色的贝雷帽,成为一名真正的UNPOL(联合国维和警察)。

  2004年5月,他与队友来到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重建警察队伍,为当地警察传授射击、车辆驾驶及建筑物搜索、盘查等警务技能,并负责83名国际警察和2100多名当地警察的人事管理。

  一下飞机,映入眼帘的是乱飞的蚊虫,衣着褴褛的群众。历经部族冲突与战乱的利比里亚满目疮痍,疟疾、鼠疫、伤寒等疾病到处流行;武器流散在这个国家的各个角落。即使在大白天,也会经常听到枪声,流弹不知道什么时候会从耳边飞过。尤其是那些饥饿灾民眼中透露出的恐惧眼神,常常刺痛樊冠钰的心。

  在重建警察秩序过程中,樊冠钰随时都要经受生与死的考验。2004年10月28日,首都蒙罗维亚发生种族冲突,樊冠钰的宿舍就处在暴乱的中心,石头、瓦块像雨点一样在窗外乱飞,有的还穿过窗户落入屋内,樊冠钰和战友们被困在屋里整整5天,食品告罄。

  更为严重的是,樊冠钰一次突然发烧,体温持续在40摄氏度,昏迷过去。等他清醒过来,护理他的队员告诉他,他得了疟疾。幸好他加大剂量服用了随身携带的抗疟疾药,又被及时送到医院救治。就在他住院的第四天,一位波兰籍联合国民事人员在樊冠钰住的医院去世了,死因就是疟疾。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樊冠钰与队友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完成了对第一批当地警察的理论教学和实战训练,并从中挑选了14名优秀警察加入老师队伍,使当地警察队伍由被“输血”变成具备“造血”功能的队伍。

  2005年7月,在维和结束后,樊冠钰被联合国秘书长特别代表和警察总监授予“维和勋章”,被工作所在的警察学院评定为“优秀”,获得警察总监、警察培训联络官和警察学院院长共同签发的“特别贡献证书”。

  再次出征成首个赴非维和警察

  “通过维和,我发现,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稳定,根本谈不上发展,更谈不上强大。回国后,我时时为我的祖国感到自豪。”樊冠钰说。

  2009年9月,樊冠钰再次入选联合国维和队伍,前往苏丹参与维和任务。临别时,校党委书记毛志斌叮嘱他:“在展现中国警察良好形象的同时,希望你与队友交往中能带回一些优秀的经验。”

  苏丹连年战乱,基础设施落后,物质条件匮乏,工作、生活环境极为恶劣,潜在的危险无处不在。从北京起飞近17个小时后,飞机终于在苏丹首都喀土穆着陆。一下飞机,每个人的身体立即被巨大的热浪包裹,再加上苏丹红红的国土,从视觉到感觉都仿佛置身炎炎火海。

  樊冠钰在战地日记中写道:“被前批战友安顿在一家同胞开的‘宾馆’,有一个窗机一个吊扇,大概自从安上就一直处于工作状态,它们发出直升机般的轰鸣,制冷效果却似乎没有,房间温度还是38摄氏度。也难怪,地面温度六七十摄氏度。即使这样,我还是很知足,比当初利比里亚的条件强多了。”

  由于食物都是高温下露天存放,极不卫生,腹泻和疟疾不时侵扰着维和人员。从到苏丹第二天,腹泻就开始折磨樊冠钰,药物和治疗基本上都不起作用,在饱受将近20天困扰之后才得以恢复。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先后在联合国苏丹维和总部警察培训部、联合行动中心及总部后勤部工作。其间,他经手电脑、发电机、帐篷等大型培训装备器材160件(套),各种文具4个集装箱,未出现任何差错;他还主动请缨,8次为刚到任务区的维和警察上培训课,以扎实的基本功、过硬的职业素养赢得了驻在国民众和当地社会的理解和尊重。

  由于任务繁重,樊冠钰曾不分昼夜地工作,并饱受疟疾、腹泻等疾病的困扰,但他始终以乐观的心态,团结战友,克服复杂的政治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和危险的工作任务等诸多困难,恪尽职守、不辱使命,圆满完成各项维和任务。由于表现出色,2010年8月,苏丹维和任务区警察总监亲自为樊冠钰颁发了“联合国和平勋章”,他再次被公安部评为“优秀维和警察”。

  樊冠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了中国警察的形象。一位和樊冠钰共事的加纳警察告诉他,“同你一起工作,使我了解到中国警察最讲原则,最尊重他人”。

  默默支持

  妻子用爱“召唤”他安全回家

  在樊冠钰首次出国执行任务时,妻子已怀孕8个月。在利比里亚的一年多中,他的爱人独自承担了带孩子、干家务等繁重事务。在儿子牙牙学语阶段,妻子怕他回来时儿子不会喊爸爸,就在家门上贴了张他的大照片,教儿子喊爸爸。

  2005年8月2日,返回郑州的樊冠钰终于见到了已满周岁的儿子,他抱着儿子又亲又逗。但儿子就是不让他抱,妻子抱过儿子说:“这就是爸爸,叫爸爸!”不料儿子头一扭,对着门的方向大叫一声:“爸爸!”这情景让樊冠钰鼻子发酸。

  当樊冠钰于2009年8月31日再次踏上维和征程时,已经5岁多的儿子在他身边滚作一团。还不知道“远门”有多远的儿子,在他脸上上狠亲,妻子则在一边悄悄擦拭眼泪。一出门又要一年多,这让樊冠钰感觉欠家人太多,他当时想“回来再补偿吧”。

  在远渡重洋维和的日子里,由于时差在5个小时以上,电话联系也常常受到限制,邮箱便成为他同家人联络的常用方式。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樊冠钰在这年中秋节的战地日记中写道——

  小时候背“每逢佳节倍思亲”并没有太多感受,而每次出国执行任务,却觉得这句诗承载了我满腔的思念。每次打通电话,儿子第一句话总是问:“爸爸,你还有几天回来?”特别是听到儿子说“老师告诉我要坚强,所以我想爸爸时只在被窝里偷偷哭”时我就心酸。

  在儿子1岁多时,我才结束利比里亚维和任务回国,如今又离开了刚刚5岁的他,令他小小的心灵因离别和想念承受了太多的忧伤。

  所有亲人同事朋友都担心我娇弱的妻子不能承担生活的重担,可是,她做到了。还有时刻牵挂着我的父母,我的亲人,你们好,我很想念你们。

  有一次,已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在电话中雀跃地告诉樊冠钰自己考试得了100分,问他能不能因此早些回来。在难得的休息时间里,他通过网络给国内的妻儿写了一封家书。在这封信中,他深情地写道:“想象着儿子背着小书包去上学的样子我就欣慰,会不自觉地笑出来;可一想到儿子人生中的关键时刻我总是缺席,我又很内疚,甚至心虚。”

  “儿子跟我说,他妈妈像个陀螺,每天一起床就转呀转地忙个不停。每次我参加维和,她总是提心吊胆,都有点神经质地迷信了:我的拖鞋和毛巾、牙刷等日用品都保持着我离家时的样子,仿佛它们这样保持原貌,就可以‘召唤’我平安回家。”樊冠钰说,尽管付出很多,但想起警察使命,他不后悔。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