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已故教师诠释的“为人师表”(奉化日报10年12月15日)
发布时间:2010-12-16 09:24:37
发布人:
爸爸走好!
一位已故教师诠释的“为人师表” |
|
http://www.fhnews.com.cn 奉化新闻网 10年12月15日 08:23 |
|
■记者 沈 珞 通讯员 乌雯雯 殷月孝
12月10日下午,奉化二中来了3位客人,他们将30800元钱托该校老师捐给需要帮助的贫困生。3人是该校已故退休教师邵光涵的女儿、女婿和妹妹,钱是追悼会收到的邵光涵学生送来的礼金。女儿邵伟说:终于了了父亲的遗愿。
今年11月29日,85岁的邵光涵在宁波家中与世长辞。邵光涵生于北仑小港,大学毕业后在镇海县中教学,1949年起至上个世纪90年代先后在奉化中学、奉化二中、奉港中学从教。昨日,记者致电邵光涵老师的几位亲人进行了采访。
师生情谊深厚
“父亲走了,不少学生清晨很早来送他。我们4点45分到殡仪馆的时候,门口已经站立了几十个学生。”邵光涵的儿子、上海东华大学计算机教师邵宏告诉记者,“直到今日,还有一些刚知道父亲去世的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跟我们联系。”
“父亲退休后,很少刻意去维护和他以前的学生的联系,学生们来看他,对我们说起读书时候父亲对他们的关心,很多都是我们不知道的‘小故事’。比如父亲在奉化二中工作时候,无论是休息时间还是用餐时段甚至假期,他的身边总是围着问题目或‘被补习’的学生,从来不计报酬。学生们为了报答父亲额外的付出,周末回家会抓小海鲜给父亲。父亲和不少学生之间的感情,犹如父子、父女,某种程度甚至超过他与我和妹妹的感情。父亲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奉献。”邵宏说。
邵光涵的义女、学生,就职市科技局的应雪赞告诉记者,一位姓张的学妹如今在无锡忙着经营企业,当日听闻噩耗,立刻放下工作从无锡赶到宁波;追悼会上,很多学生来自全国各地,都已两鬓斑白,不少人当场泣道:下辈子还做您的学生!
满堂风趣幽默
几乎每一位认识邵光涵的人说起他,都会马上提到他的课风趣幽默。应雪赞说:“对我们来说,当年义父的数学课就是好听,课堂上常常爆发出笑声。”
邵光涵一家三代都是教师,他的妹妹、现年75岁的镇海中兴中学退休教师邵淑珍告诉记者,她当年在奉化中学读初中时,哥哥任高中教师,常听到哥哥的学生们说他的课有趣。“也许受了我父亲影响,哥哥的课不光只是枯燥的数学题解,还涵盖人生哲学和其他领域的知识。学生在就餐时间向他请教,他在饭桌上用筷子和牙签绘声绘色解题。这也来源于他深厚的教学功底,哥哥是宁波最早被评为高级教师的中学教师之一。受哥哥影响,很多学生后来成了兰州大学、华东师大等高校的数学教授,其中包括华东师大教授、著名数学教育家张奠宙。张奠宙夫妇此番还特意为哥哥撰写了对联——光照青年学子,涵盖代数几何。如今我的女儿和侄子邵宏也是教师,他们向学生传道授业也秉承了上一辈良好的作风。”邵淑珍说道。
牵挂贫困学子
为何要把钱捐给二中的贫困学生?邵宏说,这是因为父亲40多年教师生涯有30年在奉化二中度过,他本人和妹妹、表妹都在二中学习过,一家人对二中满怀深厚感情。“生前,父亲常对我们感叹,农村孩子读书真不容易。晚年,他也常常叮嘱我们关爱贫困学子。”前来追悼邵光涵的一位学生告诉邵淑珍,因为家贫,他直到高中才第一次穿袜子,那双袜子就是邵老师买的。应雪赞告诉记者,其实来送礼金的很多学生当年都是贫困学子,都受过邵老师的接济,比如邵老师每个月从宁波家里带来菜肴,都会叫学生过来吃改善伙食,哪个学生缺衣少穿,邵老师就把衣服送给他们,“当然,学生记得最牢的是他的一句话——知识改变命运!”
邵宏告诉记者,“妈妈与我和妹妹商量,这些礼金都体现着学生们对父亲的感情。现在父亲走了,很多送礼金的同学,我们根本就不认识,几乎没来往。我们兄妹很难在今后用某种方式去报答他们对父亲的感情。我们觉得,最好的方式就是实践父亲一生力行的事和晚年遗愿——关爱贫困学子,用这些礼金帮助下一代贫困学子,把他们和父亲之间深深的师生情谊传承下去。”
|
稿源: 奉化日报 编辑: 王于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