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怀念父母亲
发布时间:2016-03-29 17:12:25
发布人:
哥哥
清明节快到了,这是自母亲去世快十年、父亲去世后半年里,我却不能回到遥远的四川老家去祭奠他们。
一直想写点东西来祭奠我们的父母,但每每提起笔来,总是下笔艰难,每每想起他们的音容笑貌就胸中充满痛苦的怀念,我怕凭我笔端难以记述我对父母的思念和感激。
我们亲爱的父亲和母亲很多年前就已离开了我们。这么多年来,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他们,随着时间的流逝,那种思念虽已不再是锥心之痛,但只要想起他们,我的眼眶就会湿润,思念就像扯不断的丝线缠绵而下,永无尽头。
小时候,我们姐妹众多,父亲对我们严厉中掺着无尽的慈爱,如果谁犯了错,一定会受到严厉的批评。但生活中,他又是慈爱甚至“护短”的父亲。父亲在外威严,在家里却是我们无比慈祥的父亲,虽然我们有点怕他,可我眼中的父亲很好,因为我是他最小的儿子,我记得我小时候父亲上街总会给我带回蒸馍,那味道到今天回想起来都是那么香甜,也是我到今天也爱吃馒头的原因。
母亲是一个伟大慈爱的母亲。母亲一生养育了我们兄弟姊妹6个,那时养育6个子女该是何等的艰辛,我们所有的衣服大到棉衣,小到内衣裤都需要母亲一针一线亲手缝制,鞋子当然也是亲手做,那时可不像现在随处可买,即使有卖,这么多孩子的衣服鞋子也买不起。母亲是典型的贤妻良母,集中国妇女的各种优良品格于一身,她精打细算地过日子。母亲是一个干练、细心的女人,我们从没有因为儿女多而缺失母爱穿的破衣烂衫或邋里邋遢。但也就是因为操劳过度再加上生了这么多孩子,没有照顾好自己,母亲的身体一直不好。
但最令我们钦佩和感动的,是父母在对我们受教育问题上的远见。在我们生长的年代,做为农民的后代,我们的同龄人受教育的程度都不算高,所以我们的许多同龄的小孩都只上到小学毕业,顶多是初中毕业,而我们的父母却持不同观点,特别是我的母亲,她常说:养儿不读书不如养头猪,我的所有孩子,只要她愿意、只要她有能力,上到什么时候,我们就供到什么时候。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我们伟大而又有远见的母亲。在那个经济困难的年代,家里有这么多张嘴吃饭,还要同时供孩子上学 ,可想而知,日子过得是多么的紧巴,可我们姐妹几个都受到了较高程度的教育,这就是我们慈爱的父母努力的结果。
回想成长过程,往事历历在目。因为是幺儿,小时候父母对我特别宠爱,家里都得让着我,所以我十分依恋母亲。母亲常说:“养儿才知报母恩”。后来我考上大学、再后工作后结婚生子,和父母亲相处的日子很少。等到我一天天好了,事业也算有成了,父母亲却离我而去了,现在真是应了那句话:"子欲养而亲不待也”。每次听到陈红唱【常回家看看】我都内心悸动,那种难受难于言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敢听这首歌。父母双亲,我真的很想您们。
又是一年清明至,父亲、母亲,您们在天堂还好吗?放心吧,父亲、母亲大人,我们兄弟姊妹几个都过得很好,我们平安、健康、团结、恩爱。
怀念您们,我们敬爱的父亲、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