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红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903273255
本馆由[ ]创建于2010年08月25日

爱有天意,天降奇缘 (2)

发布时间:2011-07-20 00:42:27      发布人:

 

——游新疆记(2)

 

第二天,我们还是不到6点就起床,但在乌鲁木齐,由于时差原因,我们起的还是太早了。整个宾馆还是非常安静,长长的走廊,有净空高,显得特别空荡,尽管是铺地毯,走路带起的风声还是很响,更不用说是声音了。这是老式楼房的缺点,所以爱妻就提醒我要静静地走。到院子时,我们外面的天空已经开始吐白,光芒已经在四射了。日出东方了。由于当时是刚刚平定动乱,我们对市区的治安情况不是很了解,地陪人员还有到,所以不敢贸然走出院子到街上去看看。反正这里的院子也蛮大,我们一时半会还有新鲜感,这样我们俩就为着院子的小径慢慢悠悠地边走边聊,有时牵牵手,谈论着这里的“西洋”风景。我的获得的第一印象是新疆或者说乌鲁木齐不是像我们传说的那样到处是沙漠,没啊人烟什么的,而是处处有绿荫,甚至塞江南。但到这时,我们还没有近距离接触到维吾尔族等少数名族的人。这里的早上还是很冷,爱妻摸摸我的手后,觉得有点凉,她马上返回旅馆为我取了条薄毛衣让我穿上,免得我受凉,因为她知道我身体必须保暖。我们在院子了度了几个来回,心里就蠢蠢而动,想到外面走走,看看街景,认识认识乌鲁木齐。说实话,这里宾馆里“亭台楼阁”和“花花草草”再美也是闲庭信步看的“小家碧玉”,她不可有南方那种透着水灵之精如眼睛会说话似的精美。这时爱妻又鼓动说:“走,到外面去散散步,接触接触“群众” ”。说罢,拉起我的说就要往院子外走。嗨,在好奇心和“冒险”方面,我还真不如我爱妻。这里我想插一个小故事:

我们俩有经常聊天的习惯,那时她罹难前一个月,在一次说话中就谈到目前的房价已经高到工薪阶层无法承受了,各种无价也上涨也是远远超出工资的上涨。我就问她,要是我不出来还是在当老师,我们是没有经济能力置业的,更不要说开汽车了。 她沉思了一会儿说:“我不会让家里人受穷,那我一定会出来创业,挣钱改善你们的生活。” 是啊,她是1986年江西省少数几人掌握了激光排版的技术的,当时有人就鼓动她出来干,只是后同我谈恋爱后,她就专心退居“二线”,默默地支持我,毫无保留的在家里做后勤。从不与丈夫挣高低,总是把自己排在丈夫的后面,等我们有儿子时,又将儿子放在她前面。这些都体现在很多细小的方面如家里的鞋柜上层一定放我的鞋子,衣柜中最好拿衣服的那一格一定要给我留着,其次,是儿子的,最好才是她自己的。这些年来,我理所当然的享受她的爱,我并没有感到这没有什么不妥,或许潜意识里认为我是这个家挣钱最多的,应该有如此的“待遇”。所以我没有及时地感悟到她这些金子般的品格和浓浓的爱意。我爱其罹难后,她的衣服除了陪葬的外,我都全部保留了,并将我原来放衣服和鞋子的地方空出来换上她的这些东西,以表示我对她的爱的感悟和感恩,尽管这些对她而言是来的太晚了,但我属于那种“大器晚成”感情的迟钝者。我相信我的爱妻在九天之上能感到我的苦心,欣慰于我对她爱迟到的感悟和感恩。所以爱妻是身为巾帼,实为男儿心。经常鼓励我不要恋家,在外面好好干,家里有她打理。这种豁达和自信使得她的心境很高,表现出由里到外的那种高贵的气质。

我们在走出宾馆大门前,向门卫询问了周边的地理情况和治安情况。之后我们慢慢地步行出大门,向左边的人行道上走。知道不远处有深圳大夏,那里离市中心较近。走出院子,给人的感觉确实不同,街上有不同面孔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显出很忙碌的样子,也有早点铺子已经开门了,如兰州牛肉拉面,西安的羊肉泡馍,成都的小吃当地的小吃—馕,嗨,这里还真是有口福,应有尽有啊。我知道爱妻喜欢小吃,所以我们买了半块馕尝尝鲜,尽管我们的旅行属于全包的那种。

馕是一种圆形面饼。先以麦面或玉米面发酵,揉成面坯,再在特制的火坑(俗称馕坑)中烤熟。馕的品种很多,大约有五十多个。常见的有肉馕、油馕、窝窝馕、芝麻馕、片馕、希尔曼馕,等等。

馕的一般做法跟汉族烤烧饼很相似。在面粉(或精粉)中加少许盐水和酵面,和匀,揉透,稍发,即可烤制。添加羊油的即为油馕;用羊肉丁、孜然粉,胡椒粉,洋葱未等佐料拌馅烤制的乃为肉馕;将芝麻与葡萄汁拌和烤制的叫芝麻馕,等等,皆因和面和添加剂成分、面饼形状、烤制方法等各不相同,馕的名称也就相应而别。 馕极耐贮存,是维吾尔族家庭常备的主要食物,新疆其他民族也爱食馕。因此城镇都有烤馕、卖馕的小作坊(俗称馕房)。维吾尔族家家会制作烤馕。食馕时通常要配以茯茶奶茶或肉汤。

据考证,字源于波斯语,流行在阿拉伯半岛、土耳其、中亚西亚各国。维吾尔族原先把馕叫做艾买克,直到伊斯兰教传入新疆后,才改叫

这半块馕一直陪我们到旅行结束时,都在宾馆了呆着,主要我们还是不适应这种口味,但也是我们认识新疆的第一种久负盛名的小吃。对于这点适适应性,我比爱妻就差远了。对于不合口味的,我是一点都不沾,而且先入为主的思想很重,所以有时候爱妻就要我尝尝,说:来了这里,就要吃这里饭,喝这里水,看这里的景色,最好同当地人能交谈,住在他们家里最好。啊啊,有点不现实啊。但爱妻的这种勇于实践的勇气我还是很佩服的。

就她的勇气我想起来了我们在1998年夏天在巴黎的情景。巴黎的治安很糟糕,尤其是地铁内,说明抢,有点夸张,但明偷确是不折不扣。我们来巴黎前,德国同事都反复交代不要坐地铁。但爱妻知道巴黎的地铁是巴黎市的历史记载的活物证,所以她很想乘坐,看看历史的沉淀。为此,我们特意将所有的重要物品都寄存在宾馆,带些零用钱,买张通票,手持巴黎地图,专门乘坐地铁在巴黎到处转,算是微服私访。我们一次看到了很多巴黎的古迹如巴士底监狱和凡尔赛宫等,都是我们看好地图后按图乘地铁参观的。到后来,我们可以在巴黎自由地走,走大哪里都不会迷失方向,都能找到我们住的宾馆。我们依然成了“巴黎通”了。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