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记忆是很难抹去的,我的记忆深处珍藏着有这样一个片段,历历在目,永久留藏在我心底。
60年代国家遭受到三年的自然灾害,我家与千千万万的家庭一样,生活挣扎在贫困线上。当时我家全靠父亲四十二元五角工资,常常是缺油少盐,生活过得十分紧张。那时母亲东做临时工西做临时工与父亲一起艰难的撑起这个六口之家。父亲又是个非常要强的人时常把单位送来的补助金退回去,平时父亲总是讲自家的困难自家解决,我们决不能伸手向组织要钱!但一家六口,生活处处要用钱,到哪里去挣钱来改善目前的生活呢?于是母亲提出:买台缝纫机挣钱贴补家用。当时母亲正巧在街道缝纫组干活,缝纫方面母亲有这个条件。那个年代缝纫机是个奢侈品,记得那时有些人家经济条件比我家强百倍的也舍不得去买这机器,但我家为了生活没办法尽管没钱,也东拼西借地凑足钱去把这奢侈品搬回了家。我家就靠这台缝纫机度过了最贫困最落后的三年自然灾害!
那时母亲专门给人家上袜底(袜子底破了换个布底继续穿),现在听起来其实是不可思议的事。但那时大多数家庭都很贫穷,一年中难得有人做几件新衣服的。而袜子人人都要穿而且容易穿坏,所以母亲看正这行情进行加工活儿。当时小镇上谁家有台缝纫机是个了不起的事,因此我家有台缝纫机之事,不出几天全镇的人大多都知道,特别是近镇的乡下人知道了,于是都把穿坏的袜子统统送到我家来要求加工,有时送上来的袜子多了,于是母亲会发个小牌子给他们,这样不至于搞错。那时我家也可称得上“顾客盈门”。就这样母亲为了全家人的生活,为了我们兄妹几人生活能有个饥饱能有个学校上,就不管白天与黑夜起早摸黑辛勤操作,非常劳累与辛苦。当时我虽然年纪小但看到母亲的劳累辛苦,也会时常去帮助母亲一下,如修线头、翻袜底等等。这样好让母亲按时按量去完成人家送来的货物。但母亲为了鼓励我们也会发给我们小费,规定每翻一双袜子是一分钱,那时我翻袜子动作比谁都快,用一根棒棒往内一搅就翻出来了。后来父亲单位照顾我们让母亲加工蚊帐,于是母亲一大包一大包的把做蚊帐材料扛回家,进行裁剪整理然后不分白天与黑晚的赶工,我也会帮助母亲进做些简单的操作。就这样我家那台缝纫机派上了大用场,让我家生活维持了下去…...。
记忆深外的这件事,现在想想真是不可思议。那个年代的人多很穷,连一双破袜子也舍不得丢掉。与现代人相比生活真是天地之别!也就是这台缝纫机帮助我家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记得是蜜蜂牌五抽屉缝纫机。可惜在2007年装修房子时被我处理掉了。想想很后悔没有把它当作记念品存放在家中!
今天是我母亲逝世十一周年的记念日,我是个比较感性的人,每看到与母亲相关联联的事,哪怕是一段极其细微的情节也会让我感伤,而我又会常常喜欢沉浸在其中。仅缝纫机一事,现想想母亲为了我们,生活真是不容易。拿现代人说也可称得上是一位不怕吃苦能干的女强人!
今天是母亲的忌日,祝愿为我们辛苦劳作一生来不及享受幸福生活的母亲,在另一世界健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