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巩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952403245
本馆由[ 孝行天下]创建于2011年05月27日

何其巩与中国大学

发布时间:2013-04-25 21:28:40      发布人: 孝行天下

    何其巩(1899—1955),字克之,安徽桐城(今枞阳县)人。

1927年至1946年任中国大学董事会主任,193610月至194610月任中国大学校长。1950年后,任中央文史馆馆员。

在其执掌中国大学期间,坚持中国人办中国大学,拒绝日伪经费援助,自筹经费,延聘爱国学者执教。北平沦陷期间,许多失学的河北、东北三省的学生都插入中国大学学习,在校生最多时达3000多人。1943年学校设立文理法三个学院、四个学系、一个研究院,并修订了组织大纲。(《北京高等教育志》第1115页,华艺出版社,2004)

据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大学革命历史资料·中国大学革命史大事纪要》记载,何其巩执掌中国大学期间,为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对学生进行民族气节教育。他扩充中国大学图书馆,并在馆内正厅的墙壁上亲书读古今中外之书志其大者,以国家民族之任勉我学人楹联,还亲自选定《中国大学国文教本》选文百篇,将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正气歌》入选,要学生精读。

中国大学地处北平,与抗日后方隔绝,全校教职员待遇微薄,忍饥耐寒,拒绝敌人资助。中国大学坚持我们是中国人的中国大学为教育而教育的办学方针,获得沦陷区爱国知识界的支持,争以教授中国大学为荣,北方青年争以就读中国大学为荣。19378月后,留居平津各大专院校的一批坚持民族气节、不与日伪合作的教师,纷纷被何其巩校长聘到中国大学任教。

1941年美日宣战后,又有一些大学停办,燕京大学的齐思和、胡鲁声、张东荪、严孟群、袁贤能、李汝祺,协和医学院的裴文中、冯兰州、臧玉淦、徐希帆、谢少文等名教授均到中国大学执教。其他如清华大学的褚圣麟、刘明越,北大的俞平伯、蔡镏生、严东生,北平师范大学的陆宗达、王桐龄,天津南开大学的温公颐、翁独健、王之相、唐纪翔、孟昭威、孙人和、邸维周、王静如等,他们宁肯以微薄工薪应聘到中国大学任教,拒绝到有丰厚待遇的日伪主办的学校任职。何其巩校长抗战开始即肩负了在敌占区造就青年的重任,坚持做到:董事会及学校一切机构无变动;不受奴化支配,拒绝日伪分子,优待忠贞人士;学生自由讲习,并运送抗日后方;学校证件,从未加盖过伪印;对参加抗日地下工作者,分别掩护”(1946415天津《益世报》登载《中大返校节何校长报告校务》)

抗日战争期间,何其巩校长团结全校师生发展壮大了学校。

曾在中大任教的名人有李大钊、蓝公武、李达、吴承仕、黄松龄、曹靖华、杨秀峰、吕振羽。自中国大学毕业的名人有李兆麟、白乙化、齐燕铭、段君毅、董毓华、黄诚、任仲夷、杨易晨、张友渔、张致祥、浦洁修、徐才、李大伟等。可谓人才济济,为一时之盛。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