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忆母亲
岁岁重阳又重阳,重阳岁岁想老娘。小的时候对重阳节只感觉热闹,白天跟着大人上山拜祖宗有捏成团的糯米饭吃,晚上有鸡肉猪肉分,小孩子都只这样,天真。后来随着年岁的长大,对重阳有了逐渐更多的了解,在母亲故去六年的今天,九九重阳才真正算是有着全新的认识。因为在老家清明不祭拜,重阳节便成了最重要的祭祖节日。重阳祭祖离家在外地的人如果能回来的话,一般都会回来。。。。。。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是那么勤劳、能干、善良、节俭……家穷、兄弟姐妹多,母亲比村里的妇女都特别的辛苦,这不单是我小时候的记忆,就是到了八十年代初还深深印在脑子里的印象。因为七十年代中期为生活所逼,母亲带着家人到离家几十里外的四姨家种木茹,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事,辛苦极了,木茹收获时挑回家在羊肠小道上走着肩膀都肿了。母亲为了多挣工分,如果不是重病几乎都是拖着去做工。
母亲是个特有见解的人,别人劝母亲不要让个个孩子读书,在生产队劳动挣工分,母亲坚决不肯,节衣缩食,五个男孩除一个初中毕业自己不愿再书外,其他几个最少也读完了高中。我在七七年恢复第一届高考时,正在家乡中小学当代课老师,由
母亲天性善良,我小时因学一个人因舌头大,说话不是很清楚的人说话,结果母知道后骂了我一顿,母亲说不要耻笑天生有残疾人,当面学更是不应当,人家本来就痛苦,当面耻笑人家会记恨一辈子的,母亲的话使我明白抓住他人缺陷或自以为知道别人所谓一点隐私说话尖酸刻薄含沙射影是极缺德的事,最伤人的事情!此后每当见到残疾人从不笑更不会学。母亲教我宽厚待人。
母亲在去世前一二年,由于一些特别原因,加上个别人个人成见的好内斗个性不良诱导,脾气不是太好,我很是理解,因此在同兄弟姐姐谈话中要求对母亲尽可能报喜不报愁,我也从不和母亲顶嘴。
想起母亲,最后悔的是在母亲病重的最后日子里,不能伴随在身边那种无奈、无助,真是一生中不可触摸的痛。虽然说我尽可能为母亲治病做能做的事和努力,但也后悔母亲在世时为她老家做得太少了!在外面的时间多,回去陪母亲的时间少;没了母亲,每次回老家,总感觉心里空荡荡的。
今年的重阳节真特别,几乎是和国庆节在一起,又是“十.一”七日假期,可我那里也不去,我要回老家祭拜母亲,在《天堂公墓网》母亲的漂亮的家和母亲说话,聊家常,诉说母亲走后六年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