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恭逢玛尔巴大师纪念日
2006年9月7日(藏历七月十五日),恭逢玛尔巴大师纪念日,根据历史记载,他于藏历的这一天圆寂。玛尔巴大师(1012~1097),藏传佛教噶举派塔布噶举等支派奠基人。原名却吉洛追。西藏洛扎人。15岁时到牛古垅寺从卓弥.释迦意希学梵语,后多次赴印度、尼泊尔,从那饶巴、弥勒巴(或译密则巴)诸师学密教“喜金刚”法(亦译“双喜金刚”法)、“密集”、“大印”等密法和经典。返藏后,在卓窝垅定居,授徒译经,兼营农、商业。一生未出家,有译师称号。1077年,米拉日巴从其门下,经过6年8个月的观察,以米拉日巴“根器”可成就,而向他口传全部密法。后米拉日巴又传塔布拉杰。至塔布拉杰时,形成塔布噶举支派。噶举派授徒传法时,注重师徒口耳相传,始自玛尔巴,以后成为此派之传统。玛尔巴按印度密教习惯,穿白色僧裙修法,后来白色僧裙遂成为噶举派世代相传的袈裟式样,故噶举派俗称白教。塔布噶举支派建立以后,被尊为初祖。以上摘录自《中国大百科全书》,现依《藏传佛教高僧传略》等回顾玛尔巴大师的详细传记和相关著作。
玛尔巴大师是噶举一大派别之创始人,塔波噶举①尊奉为祖师。于水鼠年(1012年,宋大中祥符五年)在藏南洛札普曲切地方诞生。父亲玛尔巴.旺秀沃赛,母亲嘉姆沃赛。
年幼时,从师鲁杰巴勤学书法和诵读,15岁从卓弥译师学习梵文和翻译,又多次去印度,尼泊尔等地学习佛法。首次到达尼泊尔后,从吉塔哇听受《吉祥四座》等密续。三年后尼泊尔本达哇命他作迎请使者,去喀巴哈日山寺底洛巴的弟子那若巴 (1016--1100)的座前,请求学习《喜金刚灌顶》,玛尔巴请求了七次才获得传授,其它续部、修法和圆满次第的教法也得以传授。又在印度西方那格喀扎城中,从师塔巴兰敦及益西娘波,得好地聆听了《密集续》单行传规。后复来到那若巴尊前,听受《明灯释论》,并得到《玛哈玛雅灌顶加持教授》等圆满传授。后来玛尔巴回到西藏一段时间,在北方一带为一些富户的稚童治病,聚集一些黄金;尔后又经尼泊尔去了印度。这次去时,那若巴已谢世,未能亲谒师面,旋即到印度东方和南方一带,同许多对医方明学术有成就的名士相会,又在一些瑜伽师和瑜伽女座前认真听受了各种教授。继后复返西藏。此时玛尔巴年届42岁,已是一位满腹经论和有极高密宗成就的高僧了。回家后,娶达麦玛(无我母)为妻。不久再到印度,在东印和至尊麦哲哇相见,在那里听习了许多密续教法,修“大手印教授”而生起现证通达。继之再度到尼泊尔,在许多高僧大德尊前听受了一些教法。以后回到西藏定居于洛扎卓窝隆,从事种田和经商,又收徒讲经,培养了许多弟子,其中著名的有多巴嘎端、哲麦乌穹、曲贡华勒、格西卡克四拄弟子和米拉日巴等十大弟子。
玛尔巴虽没有受比丘戒出家,但一生三次赴尼泊尔、印度,拜多名至尊大德为师,坚韧不拔地学法传法,佛学成就巨大,翻译了许多经典,被称为古代西藏七大译师②之一,形成与香巴噶举并存、至其再传弟子塔波拉杰时更为强盛的一大教派,世称塔波噶举。
于火牛年(1097年,宋绍圣四年)圆寂,享年86岁。
〔注释〕
①塔波噶举:经玛尔巴、米拉日巴、塔波拉杰师徒三代传出。此派的教义必须通过口耳相传,多由师长用语言亲自传授,再由门徒们继承下来。这样相沿袭而成宗风。后人称噶举派主要指的是塔波噶举。此派以修习密宗“大印”为主,重苦修实修,自成一系。
②古代西藏七大译师:一般公认的是:噶瓦.白哲、觉若.鲁伊绛称、香纳朗.多杰邓回(亦松德赞时三译师)、卓弥译师、郭译师、玛尔巴译师、循译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