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献的一生
和老伴相约,一起捐献遗体
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王凤林带着身上的这些伤痕,见证了共和国的成立与发展。直到2012年6月的一天,为捐献遗体的事,王凤林在病床上发了脾气。
“去找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过来,我要当面和他们谈。”王凤林生气,而一旁的儿子王潮波拿着登记遗体捐献的表格,不知所措。
他说,之前父亲说起去世后要捐献遗体时,自己去市红十字会咨询相关程序,带回表格登记。没想到,父亲看到表格,很不满意,“他要求一定要有人过来,不能只是填表。”子女们都不明白,为何父亲要如此“兴师动众”。
几天后,厦大医学院负责捐献事宜的胡老师受托来到病床前。“我的遗体必须捐,我是捐献者,我说话算数,以后要是我的家人反悔,都不作数。”对着胡老师,王凤林斩钉截铁地说。谜底此刻才揭开:老人心底知道子女们的疑惑和犹豫,才想要如此“摆谱”,以表达自己坚定的态度。4年后,胡老师在接受采访时,仍能清晰回忆起王凤林说这番话时,坚定的眼神。
其实,王凤林的决定早在2011年就做好了。那时,他和战友们讨论,愿意捐献遗体供医学研究的人还是太少,他决定带头捐献。一回到家,他就和老伴叶秀莲商量,得到老伴的大力支持,“既然你捐,那我也捐。”老伴的“相约”更让他下定了决心。
10月28日晚,厦门大学附属眼科中心的工作人员摘除了王凤林的眼角膜,老人的遗体也被送进医学院。“我还是不太能接受这样的告别,但我尊重爷爷的决定。”王啸目睹了整个过程,他很不舍,但爷爷这种奉献的精神令他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