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此,堪称功德圆满了
父亲的一生,既平凡又丰富。他是慈爱的父亲,严谨的学者,热忱的教师和忠诚坚定的爱国者。而这一切,都源于他作为一个读书人认真执着的个性。
在民族危亡的年代,他16岁时就别家离乡,投奔大后方。又投笔从戎,加入中国军队的滇缅战役。在自己的人生画卷上,绘下了浓重的第一笔。
作为一个大学老师,他潜心科研,下工地,钻实验室,在困难的条件下带出了几届高质量研究生;还为本科和研究生编写和出版了几本混凝土理论的专著教材,并得到了海内外同行专家的好评。他撰写的教材还被东南大学列为考研指定参考书。
在支边的十年时光中,他从大学老师改行,成了建筑工地的徐师傅。他不仅为准格尔旗沙圪堵留下了化肥厂、准旗医院等现代建筑,还带出了蒙汉各族徒弟,更同工匠们、老乡们和邻居和睦相处成了朋友,将现代文明的种子,撒向了塞外边陲。
但是,父亲最大的成就,是与母亲一道,养育了我们子女三人。从那个物质匮乏和精神贫困的年代中把我们拉扯大,教我们做人,像他那样做一个正直、善良和纯粹的人。把他自己执着钻研,独立思考、不懈努力的个性,烙入在我们的人生之中。
父亲一生也是幸运有福的一生。他,不曾作为英雄而凯旋,但从战火中幸存;在70多年后,终于获得了来自海峡两岸政府抗战勋章的褒奖。 他,虽经多年政治运动的蹉跎和边疆十年的磨难,但终于迎来了改革开放后第二个春天。他,退休后又倾全力于学术著述和个人回忆录撰写,为我们留下了学术心得和珍贵史料,将他个人经历的瞬间化为我们永久的记忆。
当然,他最大的幸运是遇到了母亲这位温柔通达的伴侣,携手度过了五十八个风风雨雨的春秋。晚年他看到了儿女各自有成,女婿孝敬胜亲子,孙辈们也都长大成人,开始成家立业了。人生如此,堪称功德圆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