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2年11月17日(清光绪十八年九月二十八)出生在安徽省凤阳县府城内的一户书香门第。黄光华在家中行二,有一兄一妹,父名振邦,为清末秀才,主掌家务,二叔开办私塾,三叔、四叔经商,是以黄家家境小康。黄光华六岁时进入二叔开办的私塾接受启蒙教育,1905年升入县高等小学校。黄光华于1907年秉承父意,改入位于安庆的安徽陆军小学堂第三期习军事。三年后升入南京陆军第四中学堂。辛亥革命爆发时,黄光华等人陆中学生分批前往武昌参加革命,被任命为革命军第一讲武学堂教官。中华民国成立后,清政府设立的四所陆军中学堂被全被撤消。位于北京清河的陆军第一中学堂改编为陆军第一预备学校(校长商德全),黄光华于同年4月前往南京入伍生队受训,两个月后即编入预校第一期继续学业。
两年后,黄光华顺利毕业,并根据所填的志愿兵种——工兵,被分配到驻防北苑的第10师(师长卢永祥)工兵营接受为期六个月的入伍锻炼,随后升入保定军校(校长曲同丰)第二期,仍习工科。保定军校是当时全国唯一一所正规军官学校,其学科教育全盘仿效日本,精神教育则以忠君报国为主旨。在第二期的开学典礼上,校长曲同丰先率全体师生向总统袁世凯像行鞠躬礼,随后黄光华等学员向校长和教官鞠躬,在同学互致鞠躬礼后即按照袁世凯所颁誓言,举手发誓,内有“服从命令,尽忠报国,如违誓言,天诛法谴”等语。黄光华所在的工兵连有学员80名,但今后在军界中有所发展并进阶将军者仅有黄光华、马典符、耿志介、秦绍观、李云杰等五人而已。黄光华在经过两年的学习后于1916年6月毕业,此时袁世凯正搞帝制,改元洪宪。黄光华等反对袁世凯独裁的学员们决定前往上海进行倒袁运动。未几袁氏病逝,黄光华重返北京,旋因仰慕在东北起义的商震将军之名,遂前往山西投军,从此在商震麾下效力达二十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