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988365134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1年01月26日

于成龙擅长书法,诗词亦工

发布时间:2014-12-07 18:15:16      发布人: 孝行天下

于成龙的官阶虽越升越高,但生活却更加艰苦了。为扼止统治阶级的奢侈腐化,他带头实践“为民上者,务须躬先俭仆”。去直隶,他“屑糠杂米为粥,与同仆共吃”,在江南是“日食粗粝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终年不知肉味。”江南民因而亲切地称他作“于青菜”。总督衙门的官吏在严于成龙格的约束下,“无从得蔬茗,则日采衙后槐叶啖之,树为之秃。”他天南地北,宦海20余年,只身天涯,不带家眷,只一个结发妻阔别20年后才得一见。他的清操苦节享誉当时。据载,当他出任两江总督的消息传出后,南京布价骤然上涨,“金陵阖城尽换布衣。即婚嫁无敢用音乐,士大夫减驱从,毁丹亚,至有惊恐喘卧不能出户者,……奸人猾胥各拿妻鸟兽窜”。卒后居室中只看到“冷落菜羹……故衣破靴,外无长物”。

逝世 二十三年,于成龙死于任上。木箱中只有一套官服,别无余物,市民痛苦,会像祀之,谥清瑞。

于成龙逝世后,南京“士民男女无少长,皆巷哭罢市。持香楮至者日数万人。下至莱庸负贩,色目、番僧也伏地哭”,可见中下层人民对他的死是十分悲痛的。康熙帝破例亲为撰写碑文,这是对他廉洁刻苦一生的表彰。

记载

一,是钱仲联主编的《中国文学家大辞典》中有于成龙条。据记,其事迹在熊赐履、陈廷敬、戴震和宋荦的文集中都有记载。而且他是《江南通志》的主编,有文集,不只是官吏。于成龙雕像

二,周劭《中国明清的官》一书中记载,于成龙只是明末的一个贡生,并非清朝的进士,这样的人能成为封疆大吏,可以说绝无仅有。清朝中叶以前,非有进士出身,绝无当大官的可能。考了进士,先在翰林院从编修做起,在朝中升迁然后外放,才能成为大官。一旦弄不好,进士外放当了知县,想升到知州都难如登天。袁枚、郑燮、赵翼等都是进士,因为没进翰林院就当了地方官,自知没出息,结果都辞职不干了。于成龙由知县、知州、知府直到总督,全凭了清廉二字。三,于成龙死后赐号“清端”,有《于清端政书》,又名《政书》。本书为《四库全书》收录,这不是容易的。查《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其提要这样评价:“国朝于成龙撰,前七卷皆历官案牍奏疏,末一卷为诗文。诗文皆不擅长,可云疣赘,余皆有用之言也。”提要经纪昀之手,写得公允恰当。纪昀在衡文上也是一位廉吏,一句虚话也不肯说。如今在文坛上如此铁面铁笔的人还有没有呢?

文学素养 于成龙擅长书法,诗词亦工。他的著述、奏稿等先后由其门人和孙于准辑成《于山奏牍》7卷附录1卷和《于清端公政书》8 卷行世。此外,于成龙任职直隶和两江期间,曾组织编写了他《畿辅通志》46卷、《江南通志》54卷,对整理和保存当地政治、经济、文化资料做出了贡献。

人物评价 

于成龙是个大器晚成的人。他在明崇祯十二年(1639)曾经参加过乡试并中副榜贡生,但因为父亲年迈需要照顾而没有出去做官。直到45岁才以明经谒选清廷吏部,被授以广西柳州罗城县知县。此后,他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等地方官,一直做到藩臬二司(按察使、布政使)、督抚大员,所到之处,皆有政声。尤其是始终清廉自守,多行善政,深得士民爱戴。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