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克方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995834979
本馆由[ bb ]创建于2011年06月20日

姚克方:与血吸虫战斗一生

发布时间:2014-11-27 22:02:39      发布人: bb
 
  1958年6月30日,毛泽东正在浙江杭州视察工作。读了当天《人民日报》报道江西余江县消灭血吸虫病的消息后,毛泽东浮想联翩,夜不能寐,于次日清晨写下了日后广为传诵的诗篇——《送瘟神二首》。诗词描绘了新中国与血吸虫病斗争的历史。姚克方便是促使这场抗击血吸虫战役取得胜利的功臣之一。
  浙江省曾是全国血吸虫病的重度流行省,全省血吸虫病患者累计达204万,占了全国病人总数的近1/5。姚克方的故乡湖州嘉兴地区则是浙江省乃至全国最严重的血吸虫病流行区。姚克方自幼勤奋好学,看到血吸虫病严重危害乡邻健康后,便立志学医,并于1919年如愿考入湖南湘雅医学院,由此开始了他与血吸虫病战斗的一生。
  1924年,姚克方因论文《血吸虫病临床观察》出色而被吸纳为世界寄生虫学会会员想到家乡父老正在遭受血吸虫病的侵害,他毅然决定回浙江工作,先后就职于嘉兴和湖州福
 
 
姚克方(1899-1973年)血吸虫病防治专家,曾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
 
音医院。为了更好地从事寄生虫防治研究,从1925年起,姚克方到北京协和医院进修寄生虫学科4年。进修期间,姚克方和美籍教授富士德共同编著了《华林睾血吸虫病》一书。该书于1929年出版,是中国最早对血吸虫自然形态、生活史与流行病学进行全面研究的专著。
  1934年8月,在教会的资助下,姚克方赴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杜克大学医学院任研究员。一年后,他赴美国考察卫生一年,并成为美国公共卫生学会会员。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姚克方离开湖州福音医院到了贵州,进入卫生署工作。1941年从中央训练团毕业后,任贵州省卫生处处长,兼任贵州高级医事职校校长,湘雅医学院寄生虫学科和贵阳医学院公共卫生学科教授。在主持贵州省卫生工作期间,适逢霍乱病流行。当时抗霍乱疫苗供应不上,姚克方自制的霍乱疫苗获得成功,遏制了霍乱病在贵州的流行。
  抗战胜利后,姚克方就任卫生署京沪办事处特派员,并接管南京中央医院任院长。
  1948年,姚克方应英国文化委员会的邀请,赴英国考察卫生工作。淮海战役结束后,南京即将解放,中央医院一位副院长拟将设备及主要医护人员迁往台湾。姚克方获悉这一消息,立即离英回国,在中共地下组织的领导下,团结全院员工,采取保护措施,坚决留宁,不迁台湾,为南京中央医院的完整保留立下大功。南京解放后,他留任中央医院院长。
  1950年,姚克方调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副部长,兼汉口协和医院院长、汉口博医技术专门学校校长。博医技专原为教会小型技术学校,在姚克方的领导下,该校与中南卫生人员培训班合并,成为一所500余人的卫生技术学校(后改为中南卫生干部进修学校)。5年内,这所学校共开办18个卫生技术专业及专业文化补习班,为中南地区培养了大批医疗技术人员和卫生管理干部。
  毛泽东在1956年发出号召:“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这一年,姚克方调任湖北省卫生厅厅长,兼任中国医学科学院湖北分院副院长。他深入疫区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消灭钉螺的有效措施,救治了大批重症病人,他在实践中总结出大量经验和材料,这些都成为防治血吸虫病的宝贵文献。
  在《中华医学》杂志上,姚克方曾先后发表《血凝固试验之新试法》,《乾血清作血凝集试法》、《中华肝蛆虫治疗研究》、《链球状真菌分类研究》等论文。他还在德国寄生虫病杂志、美国细菌学杂志分别发表了《中华瓜仁虫之治疗》、《链球状真菌之鉴别》等论文,对国内外医学界有较大影响。“文革”中,姚克方受到冲击,被下放到湖北省“五七”干校参加劳动,直至1971年才回到武汉。1973年,他病逝于家中,终年74岁。
 
(摘自2009.7.10《健康报》慕景强)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