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哲元:夹缝中生存
5月3日中央政治会议决议设立行政院驻平政务整理委员会,以黄郛为委员长,宋哲元等二十二人为委员,16日东线日军迫玉田,宋哲元军自龙井关三屯营经遵化西撤,17日宋哲元军退蓟县,20日日军陷三河,宋哲元军退运河沿岸,31日中日签定《塘沽协定》,长城抗战结束,第二十九军撤出长城阵地。宋哲元在下达撤退令的同时,特地为文昭告全军,中云:“我以三十万之大军,不能抗拒五万之敌人,真是奇耻大辱。现状到此地步,我们对于时局尚有何言?所可告者,仍本一往之精神,拼命到底而已!”5月26日,冯玉祥通电就任抗日同盟军总司令,宋哲元保持沉默,何应钦多次要求宋哲元出面约束冯玉祥行动,但宋哲元始终拖延搪塞,索性托病去西山修养,并警告准备进攻同盟军的庞炳勋,客观上维护了抗日武装。6月11日冯玉祥通电声明欢迎宋哲元回主席之任,12日宋哲元再派代表向冯玉祥商洽,13日行政院决议设置“华北战区救济委员会”,派宋哲元等二十五人为委员,15日冯玉祥致书宋哲元允取消民众抗日军总司令。6月17日“行政院驻平政务整理委员会”正式成立,宋哲元到北平参加了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商定处理冯玉祥问题办法,18日北平军分会及政整会令察哈尔省政府主席宋哲元回任。8月5日宋哲元自北平到沙城,军事委员会总参议蒋伯诚、北平军分会总参议熊斌同行,冯玉祥派佟麟阁、孙良诚来晤,商定察事解决办法,冯玉祥通电收束军事,政权归诸政府,宋亦通电复职,6日冯玉祥通电将察省一切军政事宜交宋哲元负责办理,12日宋哲元抵张家口,14日冯玉祥离张家口赴山东,16日方振武在张北通电就抗日同盟军代理总司令职,24日察境杂军改编商妥,檀自新、刘震东等部编为师旅,方振武、吉鸿昌部由阮玄武、张允荣接统,25日宋哲元自张家口到张北,谋晤方振武、吉鸿昌,29日察哈尔省政府改组,仍以宋哲元为主席。9月6日宋哲元忠告方振武,将军队交还政府,11日参加北平军分会举行的裁兵减饷会议,13日宋哲元部赵登禹师再克察省沽源,败李守信伪军。10月宋哲元因处境尴尬,避往北平,由佟麟阁代理察哈尔省主席。11月20日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25日华北将领宋哲元等电请严厉制裁李济深、陈铭枢等。12月20日,华北将领商震、宋哲元、万福麟等联电请蒋介石拨饷。
1934年1月14日,日本关东军驻黑河(察省沽源东)司令官森一郎在察东以飞机散放“警告宋哲元军驻龙门所部队声明书”,谓龙门所驻军系违背条约,应撤退赤城延庆以西,否则进攻。9月1日宋哲元偕总参议汤玉麟到北平。10月26日驻察哈尔张北宋哲元部与日本武官及书记发生争执,所谓第一次张北事件。
1935年1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表文告,宣称“断然扫荡宋哲元军”,要求二十九军军一一二旅撤出龙门所,张自忠令严予拒绝,宋哲元则称察东安谧,无何事故,22日日寇以近两千人的兵力向龙门所附近之东栅子阵地展开全面猛攻,均以惨败告退,日又调集大滩的部队及伪军共两千人,向察北沽源推进,局势急剧恶化,宋哲元一面命张自忠、冯治安等积极备战,一面向北平何应钦报告,何应钦急命克制,勿扩大事态,决定双方在大滩和平会商。2月2日会谈如期举行,宋哲元代表张樾亭(第三十七师参谋长)与日方代表谷实夫(日第十三旅团长)会晤于沽源大滩,商察东问题,日军允返回原防,双方各有退让。4月2日,日本在察、热边区悍然建“旗公署”三处,傀儡旗长由蒙人担任,并将这三个公署隶属于伪“满洲国”之“察东特别区”,何应钦对此竟未置一词。4月3日宋哲元任为陆军上将,叙第二级。4月4日兼任察哈尔省保安司令,9日宋哲元赴察北视察,11日到滂江晤德王,12日返张垣。
6月5日,两名日本尉官率军曹二人乘车由多伦去张家口,行至张北县北城门时,一三二师卫兵要查验入境护照,日人蛮横拒绝出示证件,硬要强行通过国,卫兵将该四名日人带到张北县城内一三二师司令部,赵登禹立即向在北平开会的宋哲元请示,宋批示“姑准放行,下不为例”,赵登禹遂将四人放行,其间并无污辱殴打等事情,四名日人到张家口后,向日驻察领事桥本汇报,桥本一面向察省政府提出抗议,一面上报华北驻屯军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土肥原又向华北当局提出抗议,此事遂升级为中日关系问题,史称第二次“张北事件”,11日张家口日本领事桥本及特务机关长松井源之助为张北事件向察省民政厅长秦德纯提出最后通牒,限五日答复,16日秦德纯与日武官松井谈张北事件,松井要求惩办军官。6月19日,宋哲元因为第二次张北事件被免察哈尔省主席职,国民政府派秦德纯兼代察哈尔省主席,20日宋哲元离察哈尔到天津。6月28日,察哈尔地方政府由二十九军副军长秦德纯出面同日本东北军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签订“秦土协议”,割让察东六县,二十九军撤到张家口以南,宋哲元称病回到天津,以习字练武消遣(宋哲元被撤掉察哈尔主席后,一怒去天津家居,并说:“谁再相信蒋介石抗日,谁就是傻瓜混蛋!”但日本正阴谋制造“华北独立”政局,亟需一个非蒋嫡系,又实有军权的人,宋哲元遂成为日军理想人选。)。6月29日,前西北军将领石友三纠集汉奸白坚武、潘毓桂,在湾平起事,打起自治的旗号公然向北平进军,全国震动,北平军分会调二十九军第三十七师冯治安部前来救驾,第二十九军部队陆续调华北,自此二十九军控制了北平、天津、河北、察哈尔等地。(此时第二十九军辖第三十七师(冯治安、第三十八师张自忠、第一三二师赵登禹、第一四三师刘汝明,约四万人,势力大增,但上层将领生活腐化,宋哲元把统税、盐税、关税、铁路一概接管,南京拨给二十九军建筑国防工事线的专款全部挪用,计划中的国防工事一概未行。)7月7日宋哲元自天津三电蒋介石,拟“长期休养”,17日以长城抗战授青天白日勋章。8月28日被任命为平津卫戍司令,9月21日就职。
10月3日宋哲元访天津日军司令多田骏,8日在天津招待中外各界,19日宋哲元谈“对日交涉无任何秘密条件”。11月3日北平巿长袁良在日军压力下辞职,以宋哲元暂代,日方促宋宣布华北自治。11月8日参谋部次长熊斌自南京飞抵北平,向宋哲元、商震传达南京政府“安定河北现局办法”。11月9日,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秘密逮捕了原二十九军军政训处长宣介溪,宋哲元获悉后深为震惊,立即以最后通牒方式,同时向平、津两地日驻军首脑提出强硬交涉,日方立即知趣地将宣介溪释放。11月11日,宋哲元电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请“开放政权,结束训政,实施宪政”,13日在日本人干涉下表示拒绝现银南运(财政部决在平津设存银保管委员会分会,周作民为主席),22日当选为第五届中央监察委员。11月11日土肥原迫宋哲元表示对“华北自治”最后态度(限于20日时宣布自治),关东军准备分由山海关、古北口前进,19日日本军方要胁宋哲元接受华北自治计划,宋哲元到天津暂避,北平教育界请宋哲元力撑危局,勿使国家领土主权受分裂损害,20日土肥原自北平追到天津,21日土肥原得东京电,决改变方针,先促成冀察两省自治,乃再迫宋哲元行动,25日宋哲元自天津回北平,电请各方来北平会商华北时局。11月25日,殷汝耕通电声称“脱离中央,宣布冀东自治,树连省之先声,谋东西之和平”,南京政府责令宋哲元拿办殷汝耕,各方纷电宋及商震锄奸御侮。11月26日行政院决议裁撤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特派宋哲元为冀察绥靖主任,27日宋哲元电何应钦辞冀察绥靖主任新职,28日何应钦自南京电留宋哲元,29日宋哲元再辞冀察绥靖主任职,并请示办法,30日宋哲元电蒋介石论华北形势,谓“有主自决者,有倡自治者”,主因势利导,30日北平教育界胡适等访宋哲元,劝阻华北自治。12月1日宋哲元布告禁止造谣,3日何应钦到北平,即与宋哲元、陈仪、熊式辉、萧振瀛、秦德纯会商,宋哲元电冯玉祥,申明其抱负与主张,4日谈话表示华北时局“已有若干办法”,本人听命中央,5日宋哲元赴西山“休息”,谓一切听命何应钦负责处理,6日移颐和园。
12月9日北平学生爆发爱国运动,何应钦下令镇压,秦德纯、冯治安迅速调派兵力,配备高压水龙,在王府井南口筑起路障,架起机枪,愤怒的学生和军警展开了搏斗,三十余名学生被捕,百余名受伤,终于迫使学生退回去,17日宋哲元又发布公告,要求学生“安心求学”(注13),一二·九运动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全国数十个城市纷起呼应,学生游行,工人罢工,商人罢市,舆论界对何应钦、宋哲元镇压学生更是一片责骂。12月11日宋哲元被特派为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并被指定为委员长,16日冀察政务委员会举行预备会,由宋哲元指定王揖唐、李廷玉、高凌霨起草组织法,戈定远为秘书长,18日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委员中汉奸及亲日分子占相当比例,日本著名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担任最高顾问,所谓“河北事件”至是正式告一段落。12月12日国府任命为河北省政府主席,20日兼河北保安司令,24日明令发表。12月24日英大使贾德干访宋哲元,上海律师公会、全国商会联合会等十四团体电宋哲元,谓“流芳遗臭,公能自择”。12月25日宋哲元到天津,发表谈话,希望“中日亲善”,保全领土,内政不受干涉,29日在天津宴日本将领多田骏等二十余人,继续与日军周旋,处理华北问题,30日自津回平。
1936年1月3日,蒋介石电宋哲元,“本维护领土完整原则,妥慎处理察事”。1月6日,宋哲元电覆上海各团体冬电,谓“洁身爱国,未敢后人”。1月8日宋哲元在保定就河北省政府主席职,声言今后枪口不对内。1月14日冀察绥靖公署在北平成立,宋哲元到天津,与日军司令多田、特务机关长土肥原商冀察问题,25日就学生问题密电蒋介石”(注14)。2月1日宋哲元、韩复榘会于山东乐陵,4日自山东到天津,派陈觉生访土肥原贤二,8日宋自津返北平,日特务机关长土肥原亦到,13日土肥原访宋哲元,谈冀察问题。2月20日红军渡河东征,3月3日宋哲元电请蒋介石“速定大计”,派军“协剿”,3月5日宋哲元召集会议,商“剿匪”问题。3月6日,冀察政务委员会按照日方要求,令河北各校停止军事训练,军训教官应即离校。3月11日发“表告民众防共书”,14日日本武官矶谷访宋哲元,交换“防共”意见,22日宋哲元到保定,布置冀南“防共剿匪”军事。3月30日,宋哲元在天津与日军司令多田骏及特务机关长松室孝良会晤,商谈华北防共及撤消冀东伪组织问题。4月1日宋哲元谈“冀察力足防共”,15日宋哲元代表萧振瀛、陈中孚晤华北日军参谋长永见俊德及松室孝良,商“防共”事,26日宋哲元、萧振瀛与日司令多田骏等续谈华北问题,29日宋与日方之防共谈判告一段落。5月日军增兵,华北局势更加严峻。5月30日宋哲元发表谈话,中日外交争点在保全主权,并召集部属会商地方治安问题。
6月1日,外交部亚洲司长高宗武与宋哲元谈华北外交,2日北平学生代表向第二十九军请愿,9日聘为故宫博物院理事,10日天津《大公报》慰勉宋哲元部将士。6月12日,日本参谋次长杉山元到北平,晤宋哲元。6月17日宋哲元自北平到天津,以所部师长张自忠代萧振瀛为天津市长,刘汝明继任察哈尔省府主席,20日宋哲元与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会于泊头,商冀鲁联防及时局,21日宋、韩联名电国民政府及西南政务委员会,请克日停止军事行动,“开诚相济”,23日蒋电覆宋、韩,决力避内战,西南政务委员会也电覆宋、韩,声明决无异图,26日发生第一次丰台实践,27日蒋介石托梁建章向宋哲元、韩复榘代达中央之和平主张,29日宋哲元自天津回北平,30日谈话否认华北五省保安之说。7月9日给予国民革命军誓师十周年纪念勋章。7月10日大沽日军与我第二十九军兵士冲突。7月13日被任命为国防会议委员,16日宋哲元谈中日经济提携,决自沧石铁路、龙烟铁矿着手,21日天津警探冲突,29日宋哲元及北平日本特务机关长松室孝良联合“欢宴”中日将校,为了备战,宋哲元抓紧时间扩充军队,将第二十九军扩编为四个步兵师、一个骑兵师、八个独立旅和一个特务旅,总兵力约十万人,堪称中国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之一(张自忠师1.5万人,有机枪700挺,超过中央整理师3倍)。8月14日,毛泽东以中共中央名义给宋哲元写信,对他的抗日愿望和改变对群众救国运动的态度表示赞赏,希望第二十九军和红军建立联合战线。(。
8月19日,日本驻华大使川越茂访宋哲元,谈中日协力防共、华北经济开发、中日外交调整问题,22日日人森川太部在丰台与第二十九军士兵冲突。9月10日宋哲元自北平到天津,晤王克敏。9月18日,丰台日军演习,与第三十七师冯治安部冲突,掳去连长孙香亭,双方增援,相持竟夜,北平戒严,19日宋哲元与天津日军司令田代皖一郎商妥第二次丰台事件,上午九时双方停止冲突,我军撤退。9月20日宋哲元发表告冀察同胞书,郑重声明“决不丧权辱国”,23日华北日军司令田代向宋哲元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华北五省自治,各机关聘用日本顾问,宋哲元抵制了日本妄图“华北自治”的威逼利诱。10月1日,宋哲元与日军司令田代订立“中日经济开发协定”(包括建津石铁路、塘沽筑港、白河水利、龙烟铁矿、井陉煤矿、种植棉花),4日宋哲元自天津回北平,关于华北经济问题及改组冀察政务委员会事已与日方商妥,宋哲元部将领坚决反对设立自治政府,12日在北平南苑阅兵,17日与天津日总领事崛内干城在北平签订“中日华北通航协定”,21日第二十九军炮队在北平南苑演习,与日军演习针锋相对。10月27日,宋哲元召齐燮元、贾德耀、章士钊、陈觉生、陈中孚等会商华北各问题,并向中央报告,28日令撤销冀察稽查处。10月31日,日本外务省文化事业部在北平设图书馆,宋哲元捐书二千册。11月3日宋哲元自北平到天津,与日司令田代会晤,7日第二十九军演习,北平学生赠大批慰劳品,8日宋声明未与田代谈任何问题,9日日军司令田代宴宋哲元、张自忠等,谈冀察问题,宋谓决不甘为亡国奴。
10月底至11月,华北日军连续举行八天秋季大演习,向第二十九军示威。11月11日宋哲元部第二十九军冯治安、赵登禹两师举行演习,宋任总监,13日赴平南指挥所部演习,清华大学学生前往参观慰劳,14日演习结束。11月17日宋哲元与韩复榘会于河北南宫,25日召所部师长张自忠、刘汝明、冯治安、赵登禹协商察省防务。12月5日行政院电宋哲元,不承认中日经济开发协定,8日日军司令田代访宋哲元。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请宋哲元“亲来西安,或派全权代表前来,共商国是”,宋哲元表示中立态度,15日宋哲元通知北平各国使馆,“继续反共,服从中央”,23日宋哲元、韩复榘通电,主召开国是会议,和平解决西安事变,25日蒋介石被释放,26日回西安,27日宋哲元等电蒋介石表示慰问。
1937年1月9日劝杨虎城服从中央命令。1月19日宋哲元自北平到天津,20日发表“告冀察同志书”及“冀察政务委员会与冀察绥靖公署绥靖通令””。1月21日,华北日本驻屯军司令田代宴宋哲元,交换时局意见,26日宋哲元访田代,商开发华北经济问题,27日再与田代晤谈。2月5日宋哲元访天津日军司令田代,20日田代宴宋哲元,谈沧石铁路、龙烟铁矿事,日军逼宋哲元成立华北自治政府,被拒绝,日本军方积极备战,宋哲元麻痹大意,对日军的频繁活动缺乏重视。3月10日宋哲元返北平,4月27日到张家口视察,29日回北平,5月3日赴天津,与日方续有接洽。5月11日,宋哲元为摆脱日军纠缠回原籍“扫墓渡假”,临行前将军事交给冯治安,外交交给秦德纯,22日宋哲元、韩复榘会于商河毛家寺。6月19日国民政府派宋哲元为国民大会河北省、北平、天津代表选举指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