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凯传同志生平
著名歌词作家凯传同志,因久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5月26日16时10分与世长辞,享年75岁。
凯传同志沿用名王凯传,笔名凯传。男,汉族,籍贯天津,1935年12月5日生于北京,系中共党员。他曾担任北京第31中学语文教员,1956年调入中央乐团任演员,后调任创作室专事歌词及文学创作,被评定为国家一级编剧职称,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理事。
凯传同志在他4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勤奋耕耘,潜心创作,共完成各种类型的优秀佳作近千首。他与作曲家王铭、施光南、徐沛东、马丁等合作,为200余部电影、电视剧及多次电视晚会主题歌、插曲等作词,其中《黑三角》、《小花》、《第二次握手》、《樱》、《年轻的朋友》、《有一个青年》、《武生泰斗》、《虾球传》等主题歌脍炙人口、广为传唱。他的代表作品为:《歌唱敬爱的周总理》、《边疆的泉水清又纯》、《妹妹找哥泪花流》、《青春啊青春》、《洁白的羽毛寄深情》、《游子吟》、《高天上流云》、《血缘》、《中国,我属于你》等。
与此同时,凯传还参加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7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黄河.太阳》、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山高水长》、纪念抗日战争50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光明赞》、庆祝香港回归大型文艺晚会《回归颂》、第五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式文艺演出《百花赞》、庆祝建国5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祖国颂》、庆祝澳门回归大型音乐会《江山赋》、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红旗颂》,以及第一至第七届、十三、十四届文化部春节电视晚会等策划和文学创作。他还多次担任央视青歌赛、文化部“哈尔滨之夏”歌手大赛以及各种类型歌手大赛的评委,亦曾为各种歌词学习班授课,均获好评。
凯传同志虽然因腿病走路比较困难,但为了更好地完成创作任务,他始终坚持深入生活,走遍祖国江南塞北、城镇乡村,即使某些山路陡峭无法登攀,他也要到山脚下仔细望一望,哪怕获得些许灵感,也不放弃每一次深入生活的机会。
凯传同志对待创作任务认真严肃、一丝不苟。他每次领到一首新词的创作任务,都会查阅资料,反复琢磨,拿出手的作品都让作曲家无可挑剔,发自内心的满意;更有年轻作者向他请教,他从不拒绝,耐心教诲,态度和蔼。
在每次参加文化部春节晚会的策划、创作时,他不仅坚持录像全过程,还要在并不宽裕的制作间里,完成全片后期制作,对片中字幕的错误,更是一字不苟,直到无懈可击为止。
凯传同志生性豁达,乐观幽默。在歌词界乃至音乐界,与他交往的朋友们,都夸奖他的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也赞赏他的谦虚谨慎,与人为善,更崇敬他的高风亮节,成绩斐然。
凯传同志作品曾获文化部献礼作品一等奖、优秀群众歌曲奖、首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中唱公司“金唱片”奖、中宣部颁发的第五、第七届两次“五个一”工程奖等几十个大奖;并于1994年由文化部为其创作成就记功一次、1995年他获得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1999年10月获首都建国50周年庆祝活动筹备委员会评定的优秀歌曲奖并荣获三等功。
凯传同志虽然在创作上取得了出色的成绩,但他从不居功自傲,更不以此为条件向组织伸手索要回报。他严格要求自己,不向领导提出任何困难,即便病重期间的药费,也尽量节省,不能报销的部分,也绝不再申报。
凯传同志虽然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他做人的美德、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留下的大量优秀作品,必将做为中华音乐文化的精品,永放光华。
凯传同志,安息吧!